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罗建云:太棕山的枪声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邵阳日报
【字体:

  如果不是因为与发小聊天,不是聊到雪峰山会战,不是聊到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我想,太棕山可能会从我的记忆深处慢慢消失。

  太棕山在哪里?太棕山就在我老家屋后,不足一米之遥,与九子冲、太河山、庵堂山、勒树山、太岭垧、斋天崂连成一片,是雪峰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太棕山放牛,在山上可以看到纵横的沟,我和伙伴常在里面捉迷藏。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在山上挖沟,是蓄水、修路,还是种树?有时,可以在密林深处捡到子弹壳,运气好还可以捡到炮弹壳。捡到子弹壳,大人就让我们当玩具。炮弹壳,有十几斤重,捡到得交给大人。大人说炮弹壳材料好,可以打菜刀、斧头、锄头,坚固耐用。

  读小学时,偶尔听大人说,大伯小时候在太棕山捡到一把机关枪,立起来比大伯个子还高。捡枪这事是真的,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时间是1952年,大伯17岁。

  再往前,1945年,大伯10岁,他常和胡伯去宋家冲放鸭子。有一天,他俩各挑一担鸭子往回走,就听到后面传来枪声,偶尔零星,偶尔密集。甚至有炮响,轰隆隆,火光四溅,震耳欲聋。不知是因为生活在大山,没有听过枪炮声,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为枪炮伤不到人,他俩竟然挑着鸭子不紧不慢走在山间小路上,好像枪炮之声与他俩无关。突然,山上跑来一个穿着破旧军装的人,让他俩赶快躲起来,说鬼子马上来了,会杀人。枪声不怕,炮声不怕,听说鬼子杀人,大伯与胡伯拼命往家跑。那时,农村地窖多,树林茂密,大伯与父亲及爷爷奶奶很快躲起来,躲过了鬼子的刺刀,躲过了鬼子的子弹,但家里的米、面、油、盐、鸡、鸭、鹅被鬼子全抢走了。胡伯家的猪、牛、羊也被鬼子杀了。鬼子还在他们居住的万福亭做饭吃,吃饱了,喝足了,才往荷香桥走。

  那时我还小,不知大伯经历的枪声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不知太棕山响起的枪声意味什么。只是觉得大伯能捡到枪很神奇,太棕山能有枪响也很神奇。如果让我捡到,我就送给解放军。我要加入解放军,我要用枪保家卫国。

  转眼,时间来到2025年,大伯、胡伯均已离开人世。前天,与胡伯幺儿聊天,聊到大伯与其父亲一起放鸭子时的事。我们又聊到雪峰山会战,方知太棕山战役与芙蓉山战役属于一个整体,都是雪峰山会战的组成部分。

  通过《雪峰山会战史》等文献资料检索,不难发现,雪峰山会战(又称湘西会战)是我国抗日由败转胜的分界线。老家隆回,地处雪峰山腹地,乃湘黔公路咽喉。1945年4月11日,日军派出精锐部队一〇九联队从右路进犯隆回,偷越马王界、鸟树下、罗洪界等防线。4月14日清晨,日军一二〇联队从左路进犯隆回。17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向驻守桃花坪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午后,日军主力到达,中国守军逐渐向西北转移。后400余日军进攻芙蓉山,被中国守军阻击,日军第十二中队中队长被击毙。日军大部队无法从芙蓉山麓通过,只好暂时在桃花坪、铜盆江一线集结。

  太棕山离桃花坪仅15公里,离芙蓉山约10公里,离铜盆江仅5公里。

  随着历史徐徐展开,我才知道太棕山的枪声是敌我交战的枪声,是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侵略的枪声。

  (罗建云,隆回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出版传媒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罗建云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