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会员戴胜利:为雪域孩子留下带不走的体育力量
戴胜利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阳光明媚,山南市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山南市三小”)的孩子们如往常般齐聚学校田径场,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国学武术操。
湖南岳阳民进会员、援藏体育教师戴胜利站在学生们的正前方,一丝不苟地示范每一个技术要领,耐心纠正每个学生的动作。这,是她在山南市三小上的最后一节体育课。
“同学们,这一节课结束后,我就要和大家告别了。”戴胜利满怀深情地说,“三年时间,我在这里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体育精神能在每位同学心中生根发芽,助你们健康成长,成为祖国、西藏、山南的栋梁!我爱你们!”
戴胜利的西藏情结,起源于学生时代一本泛黄的牛皮纸日记本中的一张布达拉宫照片。作为西藏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是许多人对西藏的第一印象,也让戴胜利对这片神秘而遥远的青藏高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2016年,戴胜利与家人自驾西藏。当车辆停在德格休息时,戴胜利遇见了一名正在写作业的藏族女孩。昏暗的路灯和生字本上歪扭的笔画,深深刺痛了戴胜利的心。她停下脚步,为这位藏族女孩辅导了功课,还送给她一些文具和零食。“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脑海里萌生出了要去青藏高原支教的想法。”
戴胜利和爱人作为民进会员,曾参与民进岳阳市委会组织的“藏汉牵手·同心家园”活动,先后与岳阳市一中西藏班学生索郎拥措、达卓玛、米玛次仁结对,2021年还曾到西藏昌都丁青县索郎拥措家家访。她也在与藏族学生的交往中更加坚定了到西藏支教的决心。
很快,机会就来了。在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筹建时,戴胜利第一时间提交了工作申请。2022年7月,她正式成为山南市三小的15名援藏教师之一。
高原反应、严寒气候、物资匮乏,刚开始,援藏教师们就遇到了不小的考验。“氧气瓶匮乏,热源供应不足,大家只能裹着被子备课,拍摄居家锻炼视频发给学生们。”戴胜利回忆说。
逐步适应西藏的气候环境和教学节奏之后,戴胜利开始尝试将新元素融入山南市三小的体育教学中。在与藏族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普遍对中华传统武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何不将武术教学引入体育课程呢?”
于是,戴胜利广泛查阅各类武术教学视频资料,并向多位武术运动者请教,最终结合自身理解和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出一套包含抱拳礼、弓步冲拳等动作的武术套路。她还进一步将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其中,形成了山南市三小独具特色的“国学武术操”。
自此,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千人齐诵,成为山南市三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戴胜利本人,则被山南市三小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弟子规”老师。
不久,体育教研组推广校园武术的积极尝试得到了山南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戴胜利多次带领山南市三小的武术队伍外出参加展演和比赛,她自编的“国学武术操”还成为当地推广传统体育项目、深化传统文化学习的教学案例。
戴胜利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交流。“国学武术操”的推广,既能强身健体,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我希望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明白‘习武先习德’的内涵。”戴胜利说。
援藏三年,戴胜利还写了一本《援藏小记》。从2022年8月开始,在山南的所见所闻和点点滴滴都被她记录在了这本日记中。截至今年7月援藏任务圆满结束时,她写下了足足23万字,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她对这段援藏经历的珍视。
在《援藏小记》的结尾,戴胜利认真回答了“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三问”——进藏时,她既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也是为了将体育与知识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在藏时,她以坚韧和热情全身心投入体育教学工作,用心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孩子们的纯真;离藏时,她为山南市三小留下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国学武术操”,为藏族同事们留下了宝贵的校园体育教学经验,同时也留下了她对雪域高原的敬畏与眷恋。“参与援藏,不是要留下我的身影,而是留下带不走的体育力量。”
戴胜利说,回到岳阳后,她将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新的援藏工作,继续为雪域高原上热爱体育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我深爱绽放在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我期待孩子们能够继续与体育为友,与体育相伴,成长为人格健全、有益社会的人。期待与孩子们的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