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聚焦“数智化” 职教向未来

——来自2025安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上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5-09-04
来源:团结报
【字体: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下,如何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8月20日,由民进安徽省委会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办,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办,民进安徽省委会教育委员会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安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合肥召开。多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齐聚巢湖,围绕“数智化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共商职教改革创新大计,共绘产教深度融合蓝图。

类型定位 再塑“新坐标”

  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厘清的问题。“今天的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替代品’,而是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必需品’。”研讨会上,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数字化、复合型、创新型”的全新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从“层次补充”转向“类型特色”,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在深入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后,用“四个转变”为职业教育结构优化锚定坐标,即发展理念需从传统走向现代,发展重心应由规模扩展转向质量提升,育人方式应从粗放管理迈向精细实施,办学格局需实现从分层到分类的根本转变。

  安徽的实践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生动诠释。“我们的目标是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进生产车间,把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全程,真正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跃迁的‘加速器’。”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刘业勋介绍说,近年来,安徽积极建立并实施职教高考制度,彻底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的纵向贯通路径,超过3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输入至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链条。

产教融合 共筑“新生态”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市场阅卷”,中共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党委负责人李方泽阐释了产教融合的核心逻辑,认为关键在于将专业群嵌入地方产业链,把企业标准全面融入育人全过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杨宜结合该校“扬长教育”模式下的产教融合实践,认为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新兴产业和城市发展等,优化专业设置,吸引头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优质,企业招工即可上岗、上岗即高效。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院长吴成颂也表示,职业教育应发挥“行业办学”的独特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订单培养、学分互认、岗位直通”协同机制,并利用行业系统平台优势服务经济建设,实现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赋能。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方贤文提出 “双主体、三递进、四融合”的育人模式,即通过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实现技术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递进”式培养,并推动课程教学与岗位任务、校内实施与企业实践、技能竞赛与职业认证、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四融合”全程覆盖。

数字工匠 培育“新力量”

  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工匠”的培养刻不容缓。

  “过去职业教育实训面临高成本、高危险、高损耗‘三高’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三难’问题,如今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一屏尽览、一键直达。”方贤文介绍道,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价值近2000万元的大禹实训馆正通过“驾驶舱”高效运转,学生佩戴VR眼镜远程操控水利调度,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映射全流程生产数据,AI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即时分析与优化。

  合肥理工学校副校长刘沐函阐释了学校数智化“五金”建设路径:以名师梯队和AI赋能为支点建设“金师”团队;以岗位需求和动态更新为核心开发“金课”;依托虚拟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金地”实训基地;以活页教材和工作手册为载体推出“金教材”;以过程性数据与能力画像为依据建立“金标准”。“数智化不是简单叠加技术工具,而是对整个人才培养范式的系统性重构。”她说。

  科大讯飞高教研究院副院长徐雪现场演示了“星火大模型”在职业教育中的多项应用,诸如一键生成个性化教案、智能批改作业、实时学情诊断、中英双语课程自动翻译等。她表示,“我们正推动每个专业群建设专属的‘行业大模型’,真正让AI扮演教师的‘助教’、学生的‘学伴’和院校管理的‘智脑’。”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民进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李和平表示,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目标,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主体,职业教育对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要聚焦关键领域,以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兼具数字化思维、复合型能力与创新型精神的新时代工匠。

作者:方春龙 钱晓慧
责任编辑:满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