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张林:亦师亦友引路人,《春华秋韵》写真心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江南时报网
【字体:

  朱中华先生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既是引路的良师,亦是知心的益友。不久前,他的《春华秋韵》散文集出版了。虽然早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却是终究盼了许久,如今得偿所愿,捧起书来细细品读。

  见字如识人,他的文字磅礴而深厚,读来又格外细腻、轻松。散文的力量向来是含蓄而深沉的,这般自然流畅的作品,读罢竟能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甚至可以说,《春华秋韵》为我在现代人的混沌生活里,开辟了一隅心灵净土。

  这本书分为“庙湾絮语”“射河放歌”“黄埔情愫”三个章节,笔下的群像涵盖了机关职员、企业从业者、农人、医护人员、志愿者、留守儿童,以及作者自己和亲友等诸多群体,内容则囊括了盐阜大地的生活百态、社会制度的发展变迁、文化意志的传承传播、历史精神的弘扬发扬,还有个人的逸闻轶事等多个层面。相信不论谁读,都能从书中照见自己的影子,也能从中找到心中的理想乌托邦。

  《春华秋韵》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重新诠释。在他的笔下,理想从不在虚无缥缈的“别处”。曾火遍大江南北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流行语给无数人勾勒出对“自由”的想象,而这份想象的核心便是“远方的世界”。可能许多人笃信“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就有多少人追捧这种“远方即自由”的说法。这本书却截然不同,打破了“自由在别处”的固有认知,将我们拉回那些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用最写实的视角,给现代人上了一堂温情的“理想课”。

  他写茅屋里的奉献之歌,记为富且仁的楷模,赞遍了奉献社会的大事小情,说尽了烟火气中的理想与执着。他的眼里、心里全是生他养他的阜宁热土,目光始终聚焦于此,思想也深深扎根于此。《让红色文化永流传》的章节中,朱中华先生特意提到了我的一点“业绩”,字里行间始终传递着“个体随集体、集体即根本”的理念,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也让我读到时少了几分汗颜,多了几分共鸣。

  这是一本章章耐读、节节相扣的经典散文——读起来既有澎湃的力量,又不失细腻的温度,极具感染力。这些源于真实故事的文字,透着浓厚的代入感与启发性,为那些“心灵出走”的现代人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指引,能帮我们在人情世故、社会交往中不断找回初心,实用性十足。而作者提到的“物质富有精神足”的理念,更以“两者皆可得”的信念,鼓励全社会拥抱诚信、推崇善言善行。

  在我看来,《春华秋韵》是一部微型的地方志,深切记录了阜宁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生态与历史脉络。从自然风光到环境变迁,从饮食习俗到民俗风情,朱中华先生用多样的笔触将家乡故事讲得立体又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这是一部中国乡土的纪实文学,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文化佳作。适合在快节奏中奔波的都市人品读,值得每一位阜宁人翻阅。相信在这样一部风格鲜明的散文集里,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文学的魅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归属。

  再次恭喜朱中华先生《春华秋韵》散文集出版。开卷有益,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故乡。

  (作者简介:张林,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好人。)

作者:张林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