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为每一颗独特的种子,找到自己的春天”

来自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获奖者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0
【字体:

  在2025年叶圣陶教师奖的颁奖台上,十位来自天南地北、执教于不同学段的教师,共同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窗明几净的城市高中教室,站在偏远乡村的三尺讲台上;扎根于需要更多耐心与爱的特殊教育学校,还有高等院校的阶梯教室中。尽管教育场景各异,但当聆听他们的故事时,可以感受到那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芦燕云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加入民进的契机。1993年,时任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到她当时任职的学校参加“六一”活动。在雷老的感召下,芦燕云成为“老师党”的一员,这也更坚定了她投身教育的初心。之后,她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深耕特殊教育领域,至今已25年。

  谈起特殊教育,芦燕云总是耐心十足、滔滔不绝。培智学校的孩子们有些“特殊”,他们的智商通常在55以下,部分甚至无法生活自理。“培智学校不是‘托儿所’,我们不能只让孩子们有个地方待着就行。”在她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离开校园时,“一定要带走点什么”——带走一点能力,一点希望,一点尊严。

  为此,芦燕云倡导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以生活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改革。她淡化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传统教学边界,突出实用技能培养——如计算器操作、手机语音辅助工具使用等,同时将生活自理、劳动训练、体育锻炼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

  在她与多位教师、语言学家、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曾有一名语言障碍儿童经过系统训练,不仅克服了先天缺陷,还在6岁时进入普通小学学习,并当选为中队长,后来更是考入北京重点中学。不少人调侃芦燕云“把好生源送走”是“自断生路”,但她从不认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孩子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如果可能,我们更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样践行“因材施教”的,还有来自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的获奖教师于洁。“只有教过各种不同的学生,才会对教育有完整的理解。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学生,什么是老师,什么是教育。”

  为了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于洁坚持每天与学生共写“师生日记”。那一本本日记,成为师生真诚交流的情感通道,也让她一步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微光。

  她曾中途接手一个班级,班里有个因成绩落后而濒临辍学的女孩。于洁没有急于补课,而是邀请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承包班级“小超市”的进货管理工作。“我们班真的离不开你,你要帮大家留意超市需不需要补货。”就这样,女孩的心被留了下来。期末颁奖时,她因成绩显著进步获奖,母亲也因对班级的贡献被授予荣誉奖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于洁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发言时说道,“我们为每一颗独特的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空气与露水。然后便怀揣坚定的信念,静待他们在自己的时序中从容地抽枝展叶,迎来那片无可替代的金秋。”

  从2023年起,民进中央设立叶圣陶教师奖,旨在褒奖民进在教育领域无私奉献、贡献突出、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一线教师会员。今年的获奖人员中,还有天津市实验小学科学教师王万江,辅导学生在众多国际知名发明展上获得国际奖项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0余项,用发明专利为学生架起了走向世界的桥梁;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参与主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大学治理机制等创新实践;重庆树人凤天小学校长刘红斌,独创“数学好玩”教学法,帮助无数孩子爱上数学……他们秉持着“为每一颗独特的种子,找到自己的春天”的信念,在不同领域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这个奖不属于我们个人,属于全体老师。”几乎每一位获奖者都如是说。对于他们而言,“叶奖”不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

作者:尹李梅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