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林礼佳:门楣上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那年春天来得格外迟疑,三月末的风里还裹着残冬的凉意。傍晚我正在厨房炖排骨,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公公”两个字。接起电话时,老人家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雀跃,说这周末务必带着全家回老宅吃饭,语气里的郑重让我有些发愣——既不是节日,也不是谁的生日,这般特意的邀约实在少见。

  挂了电话,老公凑过来问是谁。“爸让周末回去吃饭,神神秘秘的。”我擦着手笑,“你说他是不是又囤了好酒,想找你陪他喝两杯?”老公挠挠头,也觉得奇怪:“爸不是爱搞排场的人,说不定有啥喜事。”一旁写作业的儿子探出头:“爷爷家有红烧肉吗?上次他做的那个,肥的地方都不腻!”我们被孩子的馋样逗笑,窗外的风卷着零星雨点敲在玻璃上,倒添了几分期待。

  周末午后,我们一家三口回到公公家,还在楼道里,一股浓郁的香气就扑面而来——油焖大虾的醇厚、糖醋里脊的鲜甜,还有儿子惦记的红烧肉,在空气里酿成温暖的漩涡。“奶奶!”儿子丢下书包就往厨房冲,果不其然,婆婆正系着蓝布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看见孙子来,手里的锅铲都差点飞出去:“慢点跑,当心滑倒!”

  “别急着吃,有大事情!”婆婆端着最后一盘菜出来,围裙上还沾着点点油星,眼角的皱纹里却盛着光,“今天咱们家要挂金牌了!”我和老公对视一眼,都有些茫然。“金牌?”老公刚问出口“谁得的?”里屋就传来公公洪亮的声音:“我!”

  只见公公踏着方步从卧室走出来,脊梁挺得笔直。他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连平日里总爱敞开的衣襟都一丝不苟地扣起来。最惹眼的是他手里捧着的东西——一块巴掌大的牌子,裹在红布里,边角处隐约透出金灿灿的光。“当当当当!”公公像孩童献宝似的揭开红布,“光荣之家”四个烫金大字瞬间亮得有些晃眼,在光线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我还没问完,儿子已经抢过牌子,小手在冰凉的金属表面反复摩挲。“这是人民政府给退役军人发的。”公公的声音突然沉了几分,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今天,咱们把它挂在大门上。”他小心翼翼地从儿子手里接回牌子,指腹轻轻蹭过“光荣之家”四个字,像是在触碰什么稀世珍宝。

  挂牌子时,公公非要自己来。他搬来小板凳站上去,“这可不是普通的牌子。”他从板凳上下来,退后两步端详着门楣上的金色,“这是责任,是使命。”

  那天的饭桌上,公公没喝多少酒,话却格外多。他给儿子夹了块红烧肉,突然问:“知道爷爷年轻时候在哪儿吗?”儿子嘴里塞得鼓鼓的,含混地摇头。“福建,连江。”公公的筷子停在半空,目光仿佛穿透了老屋的墙壁,落在遥远的六十年代,“那时候我十八岁,越野训练翻山越岭,茅草刮在脸上火辣辣地疼……”他说自己曾在暴雨里扛过电线杆,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里,肩上的木头压得锁骨生疼,却不敢松手;说过春节时在哨所值班,听着远处的鞭炮声,心里又酸又热;还说过有次台风天推陷在泥泞中的汽车,大雨把身体浇得透湿……

  儿子听得眼睛都不眨,嘴里的饭忘了嚼。“爷爷,你们不怕苦吗?”他小声问。公公放下筷子,挺直了背,像当年在哨所敬礼那样:“怕啊,但穿上那身军装,就不能怕。国是家,家是国,你不护着它,谁护着?”他摸摸孙子的头,语气突然软下来,“好男儿就得去当兵,去守着咱们的家。”那天下午,儿子抱着公公的胳膊,听他讲了一下午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格,在两人身上织出交错的光斑。

  日子像门前的河水,悄无声息地淌过。儿子从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长成了近一米八的少年,当年听故事的孩童,转眼站在了十八岁的门槛上。今年夏天,我正在整理他的高考准考证,社区的电话打了进来:“您好,您家孩子满十八了吧?记得去全国征兵网登记兵役信息。”挂了电话,我望着墙上儿子的相片,少年还带着稚气,却学着爷爷的样子把腰挺得笔直。

  晚上儿子从学校回来,我把登记表递给他。“这是什么?”他擦着汗问。“兵役登记。”我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在电脑前填写信息,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像在叩击某种约定。“妈,”他突然停下动作,“我想好了。”我心里一动,抬头望他,少年的眼睛在台灯下亮得惊人,“等高考结束,我想去当兵。大学可以晚两年再读,但爷爷门上的那块‘金牌’,我也想给咱家再挂一块。”

  七月的体检站挤满了年轻人,个个身姿挺拔。看着他和其他少年站在一起,穿着简单的T恤,却已经有了几分军人的轮廓。站在走廊尽头,我望着儿子排队的背影,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春天。老宅的饭桌上,公公说“好男儿就得去当兵”时,少年正啃着红烧肉,眼睛里映着那块金牌的光。如今当年的孩童长大了,要循着爷爷的足迹,去守护同一片土地。

  体检结束后,儿子攥着表格朝我走来,额头上渗着汗珠,笑容却比阳光还灿烂。“妈,医生说我各项都合格。”他晃了晃手里的表,“等穿上军装,我给爷爷拍张照,让他看看,后继有人了。”

  我望着他年轻的脸,突然想起公公挂“光荣之家”那天反复摩挲牌子的模样。原来有些东西真的会像种子,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埋下,然后在岁月里悄悄发芽,长成参天的模样。那块挂在老宅门上的金牌,早已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一代代人心里的光,从六十年代的海风里来,穿过少年清澈的眼眸,要往更远的明天去。

  (作者系民进会员)

作者:林礼佳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