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让“让大病不出区”成为现实

——重庆綦江区政协连续四年助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从项目落地到过渡院区开诊,再到新院区开工建设,每年的区政协重点履职计划中,都有一项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内容。”綦江区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委负责人介绍,区政协先后组织4次专题视察、6场协商座谈会,深入过渡院区、新院建设现场了解进展,助推解决资金筹集、医保结算等实际问题。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区域医疗均衡布局的重大决策。自2022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项目落户重庆綦江以来,区政协始终将这一民生工程作为履职重点,连续4年通过提案督办、专题协商、实地调研等方式精准发力,为项目从规划蓝图变为惠及群众的“健康高地”注入政协力量。

  作为重庆南部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其落地过程曾面临政策对接、资源协调等多重挑战。2022年年初,在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民进界别率先发声,提交提案《关于争取在綦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议》,从区位辐射、交通优势、医疗基础三方面论证建设优势,提出加强输出医院对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建议。

  该提案被列为当年重点提案,由区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在各方高度重视下,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解决200亩建设用地保障、对接市级部门落实26项政策支持清单等关键问题。2022年5月,项目成功纳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同年10月,过渡院区(心血管病区)提前运营。

  随着项目建设的纵深推进,委员们持续跟进调研,聚焦过渡院区运营、新院建设时序、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累计提交相关提案11件,每年均有1件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区领导领衔督办,多项建议直接转化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举措。“通过接续提交提案,形成了‘提案—推进—再提案—再深化’的闭环链条,为项目建设持续贡献政协智慧。”区政协提案委负责人说。

  2023年11月,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协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情况,委员们围绕政策保障、资源统筹、人才激励、宣传推广等问题,与区卫生健康委、区医疗保障局等单位进行了面对面协商。

  应邀参加会议的区政府分管领导表示,各部门将认真吸纳委员建议,聚焦资金、政策、人才等关键要素,强化与市级部门对接,加快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确保新院区如期投用、发挥效益。

  “从项目落地到过渡院区开诊,再到新院区开工建设,每年的区政协重点履职计划中,都有一项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内容。”区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委负责人介绍,通过“主席会议督办+专题协商+跟踪视察+大会发言”的多元履职模式,区政协先后组织4次专题视察、6场协商座谈会,深入过渡院区、新院建设现场了解进展,助推解决资金筹集、医保结算等实际问题。

  “项目获批以来,已累计开展心血管相关手术2000例以上,平移开展国内先进技术33项;累计招录医疗领域人才342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25人。开展‘綦心协力’心脏专家下基层等活动,为山区群众上门送医。”近日,在区政协主席会议重点提案督办会上,一组数据获委员们点赞,也让大家对4年接续助推的成效倍感欣慰。

  区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院长杨刚介绍,新院区预计于2025年年底建成、2026年6月正式开诊。“我们力争通过3—8年时间,建成60分钟急救核心圈,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能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于一体的示范性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大病不出区’目标。”

  区政协主席钟远平表示,区政协将继续聚焦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管理、配套业态布局等后续问题,持续开展“回头看”和专题协商,以精准履职助力项目早日全面投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作者:雷雨霜 凌云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