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在“森呼吸”中汲取文学“氧分”

发布时间:2025-10-26
来源:铜仁日报
【字体:

  金风送爽,文脉飘香。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文学名家、作协会员,齐聚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共同参加“文绘绿水青山 笔抒时代新篇”——文学名家走进铜仁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活动。我因工作关系,不仅有缘聆听了文学名家分享在碎片化信息时代如何创作高质量文学作品的交流发言,还有幸全景式参阅了坐落于铜仁市中南门古城内的“欧阳黔森文学馆”。走进文学馆,一个个展厅、一部部书籍、一篇篇作品,全是欧阳黔森的智慧结晶。在震撼和感动之余,我陡然忆起今年10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新时代以来首次全国性报告文学创作会议,中国作协主席张宏森以《书写新时代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为题所作的主旨报告。“欧阳黔森文学馆”以“情系故土·筑梦黔行”为主题,系统展示了欧阳黔森的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成果及研究文献,兼具展览、学术研究和创作交流功能。我惊喜地发现,张宏森主席指出的“书写新时代的备忘录、风物志和心灵史”创作方向,均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这些作品是镌刻时代印记的“备忘录”,是在为时代写传。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不仅以生动的文字承载历史的古今,更以深邃的意境传递作者的情怀。“欧阳黔森文学馆”中的作品,凝结着欧阳黔森的心血和智慧,篇幅浩瀚,佳作如林。这些作品以笔墨为舟,载着深厚底蕴的文脉驶入新时代的江河,散发着文学艺术的璀璨光芒。文学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创作,而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事业,欧阳黔森的作品正是如此。如《伟大的转折》记录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红色记忆,《雄关漫道》记叙了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历程,《二十四道拐》讲述了中美军民在“二十四道拐”联合护路的抗日故事,《奢香夫人》撰写了彝族巾帼英雄奢香夫人的传奇故事,等等。

  这些作品是描绘社会百态的“风物志”,是在为人性写真。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果说文学形象是指具体可感、完整统一的生活画面,那么这个画面的中心就是人。欧阳黔森的很多作品贴近现实、关注人性,其作品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描绘身临其境的生活情景,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无论是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懦弱,爱与恨、喜与忧,这些复杂而真实的情感都在其作品中得到了生动描绘。仅拿他的中短篇小说选集《莽昆仑》来举例,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壮志豪情,化作了欧阳黔森“阅尽人间百态”的深刻思考。该小说选集里《白多黑少》中的杜鹃红、南岚,《敲狗》中的厨子、徒弟,《十八块地》中的卢竹儿、鲁娟娟,等等人物形象,展现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与精神世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窥见自己或他人内心的真实面貌,从而引发共鸣和反思。

  这些作品是托举精神之火的“心灵史”,是在为人民写心。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与人民有关的佳作就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映照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人民的生活和作者的情怀。欧阳黔森的很多作品,聚焦新时代以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等工作,用文学抒写乡村主体如何用本土智慧激活传统资源,充分展示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谱写干群同心、共克时艰的奋斗史诗和时代精神。从《花繁叶茂》到《黔村行记》,从《绝地逢生》到《江山如此多娇》,从《莫道君行早》到《看万山红遍》……欧阳黔森以贴心的情怀、细腻的文笔和感人的细节为新时代贵州的沧桑巨变写下了生动注脚。

  黔东森林茂,文学满园春。“欧阳黔森文学馆”以独特的文学魅力、文学力量、文学影响,提升铜仁文化品质、赋能铜仁文化生态、擦亮铜仁文化名片,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搭建起学习研究、创作交流的阵地,更为广大青少年点亮文学之灯、播下文学之种。今年9月,“欧阳黔森文学馆”新设立了“森呼吸”生态艺文主题书吧,实现梵净山“自然氧吧”与文学馆“文化氧吧”的珠联璧合,期待更多的读者在“森呼吸”中汲取文学“氧分”,健康成长。

  (欧阳黔森系民进会员)

作者:安正所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