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民进贵州省委会: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和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贵州日报
【字体: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明确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也是强大精神动能。

  我省应进一步建立“模式+人才+载体”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创新传承模式,在全省民族聚居地推行“社区+传承人+院校”协同模式,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开展培训与讲座;联动贵州民族大学、轻工职院等院校,设立苗绣、贵银、黔染相关专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传承人才,支持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设非遗创意设计体系,建立设计艺术人才专家库与名录,推出奖励补贴机制,培养本土大师与设计能人。丰富传承载体,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建立标准化文化元素库与使用交易机制;搭建“贵州省民族传统手工艺公共研发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纹样共享、质量检测等有偿服务,促进非遗与文创、教育、旅游等融合。

  筑牢“实体+资金+数据”的文化保护创新防线。改善实物保护,加大投入,为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配齐恒温恒湿、数字化监管等设备,有效完整保护文物;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制定文物保护技术规范,修缮文物保护单位与非遗场所,提升保护科学性。优化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除政府资金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文化保护基金、开展PPP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投资文化保护。加强数字化保护,统一全省民族文化数据采集标准,组织专业团队建设综合性数据库,支持相关单位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省、市、县三级非遗数字资源联动共享,用区块链等技术防护数据安全。

  构造“内核+产业链+生态”的产业融合创新闭环。深挖文化内涵,设立省级少数民族文化创意基金,鼓励开发有深度与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举办贵州少数民族文创设计大赛,建立全省民族文化符号数据库,带动衍生品销售额提升。完善产业链条,在黔东南等民族文化富集区建立“民族特色产业走廊”,整合50家以上工坊,形成“设计—生产—电商—物流”全链条;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原材料基地,开设设计、营销课程培育人才。深化融合生态,加强与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数字文创产品、沉浸式文化体验等项目,以数字化手段构建民族传统手工艺加工制作、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等展示场景,以多种手段对民族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赋能。

作者:民进贵州省委会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