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走访建言 锲而不舍守乡愁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今晚报
【字体:

  如今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建筑典雅壮观,管理科学规范,已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鲜为人知的是,评剧艺术家小花玉兰还为该馆落地重建付出过艰辛努力。

  小花玉兰曾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并长期担任政协文艺组副组长。多年来,她在繁忙演出之余,积极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反映社情民意的提案。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天津自然博物馆李馆长找到小花玉兰说:“咱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馆藏无数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地质等方面自然标本和文献,说价值连城也不过分。现在自然博物馆的楼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老百姓能看到的展品,不过是馆藏的冰山一角,绝大多数宝贝都在仓库里不见天日呢!请您一定为自然博物馆馆藏工作面临的困难进行呼吁!”

  小花玉兰立即向有关人士汇报了此事,并于1993年10月22日赴仓库(位于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的北疆博物院旧址,当时尚未对外开放)现场调研。仓库门打开了,小花玉兰好奇地探进身去,忽然,她觉得眼睛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火辣辣呛出眼泪,浓重的樟脑味儿也熏得调研组同志们喘不过气来。李馆长说:“仓库里放的全是樟脑,不然我们的宝贝就会被虫子咬了。”他一一向调研组同志介绍了许多珍贵的馆藏,并感慨道:“现在有37万件各式珍贵标本和文献挤放在800平米的库房里,简陋的条件、狭小的面积已远远不能适应馆藏和展览的需要了。”走出仓库,小花玉兰心情格外沉重,她感慨道:“天津竟然有这么多贵重的宝贝!却长年被堆放在这样的仓库里,天长日久不都坏了吗?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这些宝贝一点点儿烂掉呢?!”回到家,小花玉兰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她奋笔疾书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提案。转天,文艺组的委员们对提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小花玉兰写得有理有据,便各自签了名,将提案递交上级。之后,她不厌其烦地提交提案,锲而不舍奔走呼吁。终于,1997年,筹建新自然博物馆被列入了市政府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历时一年多,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落成。1998年10月1日,这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天津自然博物馆正式向世人开放,那些被堆放在仓库里终年不见天日的馆藏也搬进了新“家”。

作者:刘万江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