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短视频抄袭频发?民进中央拟建议建立跨平台的申诉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03
【字体:

  2023年两会召开在即,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加强对传播知识类短视频进行监管的提案》。

  近年来,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尤为显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

  与此同时,数字媒体创作者为分享某领域的知识,制作了大量传播知识类短视频。此类视频精简短小,运用大众接受的语言风格,虽具有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也存在知识内容难辨真伪、版权问题突出、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提案对上述问题进行多方面分析。其中提到,短视频平台虽具有一定的身份认证机制,但不具有强制性,导致部分未经身份验证的个人媒体账号假借“专家”“学者”等专业身份发布短视频,而普通受众往往难辨内容真伪及其科学性。比如部分账户发布“国际通用报警求助手势”等具有虚假、误导性内容,严重误导公众认知。

  此外,版权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短视频版权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抄袭他者短视频、引用他者视频内容或未经授权的影视类内容、抄袭他者文案并加工成短视频进行发布。

  提案指出,由于缺乏必要的认定机制,创作者们难以对版权问题特别是跨平台的版权问题进行申诉。同时,此类案件相对律师、诉讼费用赔偿金额低,创作者们多不愿意走法律途径解决。因此,此类版权问题往往难以解决,甚至助长剽窃创意的风气。

  值得注意的还有,互联网平台向用户推送短视频的方式通常有流量池分配、叠加推荐、热度加权等,但上述推送方式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以看到,大量账号迎合大数据机制,发布专业性不强、真实性存疑却能博人眼球的内容,抢占稀缺的推送资源。虽然有各式专家学者入驻平台,但扭转传播歪风态势的难度很大。

  针对上述问题,民进中央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是短视频知识难辨真伪问题,建议短视频平台提高短视频发布门槛,对短视频进行细致分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准入门槛。同时短视频平台要加强沟通,邀请官方机构和专业领域经营入驻,并辅助其制作高质量短视频。

  另外,短视频平台应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具体而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跨平台的短视频申诉机制;明确短视频抄袭的认定条款,规定擅自剪辑、抄袭他人作品的具体认定标准和赔偿标准等;建立网络平台个人信用系统,对严重抄袭行为列入不良记录;建立创作者法律援助机制;对视频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删除误导性、伪科学类短视频,并根据具体内容决定追究责任;建立“谁审核,谁负责”的连带责任机制。注意,若引发恶劣社会影响,短视频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

  最后,民进中央还建议除现有大数据推送方式外,短视频平台还应通过人工推送等方式干预、优化推送方式,优先推送由官方账号和权威专家发布的视频,扩大优质视频的覆盖面,降低存在语言夸张、真实性存疑等问题短视频的推送频率。

作者:赵月、黄莉玲
责任编辑: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