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提案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各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不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调研发现,当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瓶颈。尽管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但“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部分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等技术产品仍依赖进口,工业软件发展存在短板,源头性技术储备不足。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各类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性工程,技术瓶颈效应正影响转型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经济转型内生动力显著不足,从调研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普遍受限于自身规模、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烈,企业普遍担心成本投入多、转型周期长、转型风险高等问题,“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问题突出。
三是数字化领域人才交流培养仍待深化。从数字化领域的产学研融合角度看,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仍然有待提升,与数字产业特征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亟待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协同互动,但当前相关各方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上的联动尚不紧密。
四是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入数字化服务商,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及整体能力水平尚显不足,难以满足工业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乏力,数字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为此,建议:
一是推动制造业产学研深度合作,健全数字化产业链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共同体模式,共同开展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在各地加快推进建设信创产业基地,不断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推进算力建设,推进相关数据计算、资源中心与重点产业链、大科学装置、研发机构等协同发挥作用。
二是软件化服务化赋能中小企业,丰富数字化应用与服务供给。加大对复用率高的工业APP和优质软件运营服务的支持力度,扩大面向中小企业的低代码服务平台供给,支持构建由政府出资建设、云厂商提供技术产品的国家公共云服务供给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高通用、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综合运用上云用云补贴、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贷款贴息、服务券等方式,让奖补资金直达中小企业,以需求带动数字化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能力提升。强化数字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与中小企业协同联动发展,不断强化集聚化、协同化效应。
三是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完善数字化服务管理机构职能。强化高校与数字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耦合度,完善数字领域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培训、交流。以解决重点产业技术发展中重大科学问题为目标,通过研究基金、人才计划、创投基金等方式,支持专业人才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完善数字化领域的服务管理机构职能,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
四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边缘计算等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质量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信创产品,加速推动信创应用从外围向核心业务拓展。打造更多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整体能力,有力支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