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关于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3-31
来源:民进中央
【字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尽管有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打击盗版图书及销售盗版行为,但由于低成本高利润的驱动,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依然屡禁不止,并呈现“隐蔽化、跨境化、技术化”的新趋势,亟须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治理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商平台的约束力有限、惩罚力不足,尽管我国在网络侵权责任中有“通知—删除”规则,但未明确平台有“事前审核义务”。平台常以“技术中立”为由对第三方商家采取“宽松审核”策略,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扩大市场份额。由于平台算法倾向于推荐低价商品,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交易规模,导致盗版商品通过“低价流量”快速扩散。部分平台为追求短期流量和交易规模,纵容低价盗版图书销售行为。

  二是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治理措施力度不足。尽管政府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监管与执法力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法律法规对于平台责任的界定尚需进一步细化,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盗版商利用AI技术修改文本规避检测,通过跨境电商、私域流量(微信群、网盘)等隐蔽渠道分销,增加执法难度。

  三是消费者版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不高。部分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认知,对盗版图书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主动选择低价盗版图书,助长了盗版行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盗版图书与正版图书之间的质量差距逐渐缩小,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线上信息判断图书是否为正版。销售盗版图书的商家常以“影印版”“复刻版”等幌子误导消费者。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商平台在打击盗版图书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或政策调整,缩小电商平台在适用“避风港规则”时免除侵权责任的范围或条件,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对侵权行为的纵容或忽视。要求平台实施严格的图书销售商家准入制度,除审核商家的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基本资质外,还需对其图书来源渠道、版权授权文件进行详细审查。要求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盗版销售实时监测系统。要求平台建立和完善盗版投诉处理机制,简化流程、及时响应、快速核实。若投诉属实,立即下架相关商品,并对涉事商家采取包括警告、罚款、暂停或终止服务等严厉处罚措施。建立商家行为记录和信誉体系,限制有销售盗版行为记录的商家入驻。

  二是强化治理措施,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版权管理部门要针对平台销售盗版图书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有效的保证金制度,要求电商平台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用于赔偿因盗版图书销售给创作者和出版者造成的损失。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处理机制,缩短维权周期,提高侵权惩罚力度,保障创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技术赋能,强化国家级数字版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AI图像识别、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全网盗版图书“一链溯源”。

  三是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公众宣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推动出版行业与电商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合营销、版权保护协作等方式,共同促进正版图书的销售。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版权知识及盗版图书鉴别技巧,提高公众尊重和保护版权的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盗版。完善电商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举报和反馈机制,共同维护图书市场秩序和版权秩序。

作者: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