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关于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提案
2023年,我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共22485所,在校生4102.0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8%,普及水平达到世界中上行列。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充、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局面逐步形成,为广大适龄学生提供了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目前,高中阶段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高中阶段教育管理体制未理顺。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资源统筹和协同发展。没有形成与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相匹配的学籍管理、考核评价、升学渠道等制度机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在现实中存在制度性障碍,“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的渠道没有打通。
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模式亟待改革。长期以来,“普”“职”两种类型教育形成了两套相对独立的育人体系和支持系统,普职分流在现实中演化成教育分层和淘汰机制,未能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特色化,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竞争提前、教育焦虑情绪蔓延。综合高中定位不明确,在办学中主要是为了增加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录取规模,给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综合”。
三是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完善。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硬件不足、软件与需求不匹配。高中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不足或落实不到位,高中特色发展和高校招生不衔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调配推进职普融通存在障碍,中职学校改建的综合高中缺乏高素质教师,普通高中不会专门配备职业教育有关教师。
为此,建议:
一是确立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定位,完善制度体系。将高中阶段教育统一定位为基础教育,构建高中阶段育人价值、育人目标、评价标准、人才质量等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制度体系。改变高中阶段学校按归属部门和类型分别管理的做法,理顺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整体规划、科学调整结构,有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课程改革、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建设等,避免同质化发展。
二是构建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办学新格局。建立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协调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办学新格局,通过系统性设计、一体化布局、分类发展和建设,丰富学校发展样态,实现育人过程和方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明确不同类型高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招生录取和升学渠道等。大力支持综合高中建设,出台建设方案,明确综合高中的规划建设任务、办学定位、组建方式、运行模式、建设标准、评价方式等。加快探索职普融通制度设计和实践模式,研究建立适应普职融合的考试方式,改革学籍管理,解决学籍调整、转换、流动问题。
三是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完善多样化发展体制机制。均衡配置高中阶段学校资源,强化区域内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底部质量。突破学校的资源边界,打通高中阶段教育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提供教育资源,探索弹性学习机制。完善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合理规划录取方案。实施初中高中贯通培养,探索更加灵活的招生办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变革,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形态、结构与实施方式的转型;通过数据赋能与场景仿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反馈。深化高中与高校对接,探索高中特色与大学专业的融通,促进职业课程的开发和有效衔接,促进各学段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