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新时期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困境及突破路径

【字体:

  民进基层组织是民进实现本会政治纲领的工作基础。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状况直接展示民进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履职水平。分析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突破路径,是民进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的新要求

  (一)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的职责

  据新会章规定,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主要职责有:教育关心管理基层会员、考察培养发展新会员、反映会员意见建议、组织会员过好组织生活、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等自身建设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等政党职责,联系群众和反映社情民意、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推进会员做好本职工作等社会职责。其中,自身建设职责是对内职责,政党职责和社会职责是对外职责。

  (二)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面临的新形势

  1.会员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民进在保持传统界别优势的基础上,吸纳了部分经济、科技、法律界和新兴社会阶层人士,会员呈现界别结构多样化和行业布局分散化特点;与此同时,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功利意识渗入会员思想观念,年龄不一、行业不同、社会背景各异的会员的价值观呈多重化趋势。这对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民进的自身建设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执政党党建水平越来越高

  经过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68年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锤炼,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日益成熟,执政能力和党建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面临的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历史任务越来越艰巨。这对作为亲密友党的民进的政党职能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3.化解社会矛盾的希望越来越迫切

  当前,城乡矛盾、贫富矛盾等深层次社会矛盾凸显。各级党委政府希望了解社会各界人士的真实愿望,基层群众希望畅达民生诉求。这对作为参政党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民进的社会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有效履职的新要求

  新形势对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有效履职提出新要求。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应在民进上级组织的领导、支持下,依靠、引导、教育会员,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活动,彰显民进作为参政党应具备的自身建设职能、政党职能和社会职能,努力将民进基层组织建成高素质参政党基层组织。

  二、当前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困境

  课题组对湖北、重庆、河北等省(直辖市)132名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深度访谈了部分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县级组织专职副主委或专职干部、会员和中共县级统战部门党派工作负责人、民进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政领导、非会员同事。本次调查发现,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履职时面临诸多困境。

  (一)自身全面履职水平不足

  1.主动履职意识不强

  首先,部分初任负责人使命感不强。调查显示,初任负责人时,36.4%的人抱有“顺其自然”(27.3%)或“勉为其难”(9.1%)的心态。他们使命感不够,缺乏担当精神。

  其次,部分负责人职务认同感低。调查发现,32.6%的人对就职的内心感受是“矛盾纠结”(20.5%)或“勉为其难”(12.1%)。他们不是心甘情愿地就任党派职务。

  最后,部分负责人备感倦怠。接受调查的负责人中,34.1%的人坦承,感觉会务工作负担“较重”(33.3%)和“过重”(0.8%)。他们对会务工作颇感倦怠。

  2.提升履职水平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多数负责人学习研究意识薄弱。调查显示,只有18.9%的负责人关注了会务理论研讨学习。访谈发现,多数负责人没有认真学习研究会章会史,没有认真思考民进基层组织履职工作的特殊性,没有认识到学习理论政策对履职的指导意义。

  其次,多数负责人学习研究时间少。调查发现,虽有50.0%的负人认识到自己理论修养和工作方法不足,但仍有74.2%的人平均每月阅读统战和党派方面文章(含自媒体)的时间在四小时及以下;75.0%的人平均每月学习时政方针政策的时间在四小时及以下。

  3.履职能力不均衡

  会务工作中,负责人最擅长的是执行民进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组织支部活动、反映收集会员的意见建议(见表1),最不擅长的是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发展新会员、推动会员做好本职工作(见表1)。

  (二)民进基层组织履职基础薄弱

  1.基层组织履职工作制度机制建设滞后

  首先,基层组织履职工作制度顶层设计缺位。虽然新会章对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有原则规定,但会中央并没有出台与此相配套的实施意见或工作制度[ 上世纪90年代,民进中央印发了《民进中央关于加强民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但二者距今已有20余年。它们对当前会员结构、思想等方面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基层组织的指导意义不强。];绝大多数地方组织也没有印发相应的的实施办法。

  其次,履行对外职责制度设计缺失。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与党政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均在县级及以上层面,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没有对口联系对象,也没有与本地镇街、社区的联系工作制度机制;绝大多数民进基层组织没有与本地镇街、社区联合开展履职活动。

  最后,基层组织和会员履职工作评价机制空缺。大多数民进县级组织对于基层组织的履职情况缺少工作留痕的抓手,也没有量化考核的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多数基层组织没有记录会员会务出勤和履职情况,也没有会员履职考评制度或办法。

  2.民进基层组织履职依靠力量弱

  首先,骨干会员偏少。能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履职活动中助负责人一臂之力的骨干会员数量很少。

  其次,优秀成员吸纳困难。愿望加入民主党派的优秀人才少,各民主党派交叉发展“争取”优秀人才(含体制外优秀人才)趋势加剧,民进近年吸纳的优秀会员偏少。

  最后,专业结构较单一。调查显示,73.5%的民进基层组织属于传统的教育界别(大部分还集中于基础教育),科技、经济(包含非公经济)、法律等社会热点界别的基层组织数量均在3%以下。

  (三)指导支持服务不到位

  1.民进县级组织指导服务不到位

  民进县级组织专职人员少,精力有限,到基层组织面对面“家访”的次数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民进县级组织班子成员都是兼职,本职工作任务重,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

  2.基层统战部门指导支持缺失

  县级统战部门基本只指导民进县级组织。县级统战部门及镇街党委均不会去指导民进基层组织,更不会帮助民进基层组织解决履职工作中的难题。

  3.部分所在单位党政领导指导支持不足

  部分会员所在单位领导不支持会员参加会务活动,也不认可其党派工作量和党派奖励;部分会员所在单位的中共基层组织负责人统战意识不强,对民进基层组织不闻不问。

  (四)社会理解度较低

  多数群众对民进了解不多,不知道民进是社会主义参政党,甚至将民进混同于台湾民进党;对民进认同度不高,不知民进可以通过自身组织渠道向党政部门反映他们的正当呼声。


  三、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困境突破路径

  (一)加强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1.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成长规律的研究

  民进中央可适时成立课题组,以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代表性人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他们的成长关键点及主要原因,探寻他们的成长规律并指导当前基层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2.健全基层组织负责人选拔培养制度机制

  首先,完善基层组织负责人后备人选储备制度。将业务能力和党派意识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秀会员纳入负责人后备人才库并动态管理。

  其次,完善基层组织负责人选拔制度。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差额选举、竞争上岗等形式,将有责任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履职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会员和单位党政认可的预备人选充实到负责人队伍中去。

  再次,完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机制。研制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其履职所需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整合会内外资源,在全员培训新任基层组织负责人基础上,以五年为周期分类分层轮训全体基层组织负责人,根据其履职和发展需要,开设针对性强的模块化专题培训;在引导基层组织负责人加强理论研讨的同时,注重履职心得交流和基层组织活动现场观摩;利用网络、自媒体等现代手段,向其推送学习文章。

  最后,完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养制度。通过考核评价制度机制,评选、宣传、表彰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树立基层组织负责人履职的标杆和榜样,增强他们的履职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优先政治安排、会内职务安排、挂职锻炼、推荐到重要岗位任职等。

  3.引导基层组织负责人提高全面履职能力

  指导、引导他们在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中加强班子建设并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在参政议政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社会服务和推进本地区、本单位发展中提高反映社情民意能力和业务能力。对新任或有较明显能力短板的负责人,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地方组织负责人作为结对共建对象,指导其提高履职能力。

  (二)夯实民进基层组织履职基础

  1.健全基层组织履职工作制度机制

  (1)民进中央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顶层制度设计

  民进中央适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全国民进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履职现状。根据民进自身建设要求,印发《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研制《民进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和《民进标准化基层组织创建办法》,以民进标准化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民进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履职水平。

  (2)中共地方组织建立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履职工作制度

  首先,建立镇街党工委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口联系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精神和全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需求,中共地方组织可根据“属地化”原则,将对口联系制度深化到镇街,探索建立镇街党工委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口联系制度。要确定对口联系对象,明确双方责任和职责,确定工作计划,考核工作绩效。以对口联系制度深化基层统战工作,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搭建民进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履职平台,助推其提升组织活力、履职能力。

  其次,建立所在单位保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履职工作制度。出台相应制度规定,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履职提供必要保障。

  (3)民进地方组织建立基层组织履职工作评价制度

  首先,制定《基层组织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在自身建设职责、政党职责、社会职责三个一级指标下分设教育关心管理基层会员、考察培养发展新会员、反映会员意见建议、组织会员过好组织生活、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参政议政,联系群众和反映社情民意、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推进会员做好本职工作等相应的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紧扣民进地方组织中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求等,分设不同数量的考评项目,合理设其权重,构建合理、实用、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履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基层组织履职目标方向。

  其次,制定《基层组织履职评价办法》。一是建立定期评价机制。根据基层组织履职工作特点,建立“每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的定期评价机制。二是多方评价。依次开展基层组织自我评价,会员单位党政领导、对口联系镇街社区为主体的社会评价,民进县级组织评价。三是综合评价。综合基层组织自评、社会评价、民进县级组织评价,形成相对客观、公平、公正的基层组织履职综合评价。

  再次,建立民进组织履职工作平台。民进中央可利用现代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统一开发民进组织履职工作平台,授予民进中央、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不同管理权限,实现统一开发、分级管理。民进基层组织及时上传自身履职材料到工作平台,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动态统计,客观反映、展示各基层组织履职工作情况并以此作为基层组织履职考核的依据。

  最后,强化民进履职工作制度的约束力。在发扬自我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通过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办法,利用评优、督导、巡视等方式,指导督促民进各级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履职工作制度,提升履职工作实效。

  2.提高会员履职水平

  首先,增强会员党派意识。开展民进优良传统教育等专题培训和宣讲“我身边的标榜”等活动,增强会员的组织观念、履职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增强双岗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其次,发展优秀会员。争取统战部支持,推荐符合民进界别特色的优秀人士加入民进;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积极主动物色优秀人才,以改善会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

  最后,提升会员履职能力。民进各级组织(也可以与其它民主党派、统战部门、社校等联合)根据民进发展和履职需要,选取骨干会员、后备干部、基层负责人等开展履职能力专项培训系列活动;加强会员会务管理,登记会员参加会务活动和履职情况,健全会员履职考核评价制度;根据会员优势设计履职活动,在履职活动中锻炼会员,提升其履职能力。

  (三)形成支持民进基层组织履职合力

  1.民进县级组织加强指导支持

  一是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认真落实民进县级组织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协助解决其会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关心基层组织负责人及会员工作、生活。

  二是加强与民进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政领导的联系。民进县级组织负责人要经常走访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了解会员本职工作和推动单位发展情况,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服务单位发展能力;同时,争取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政领导支持。

  三是定期走访民进基层组织对口联系的镇街。民进县级组织负责人要定期走访对口联系的镇街,了解民进基层组织在所联系镇街履职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协商下一阶段对口联系工作。

  2.统战部门加强指导支持

  统战部门应组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党政领导进行统战工作专题培训,提升其统战意识,明确其指导和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的责任;指导、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镇街党工委对口联系工作,争取组织部门对民主党派干部的关心支持和干部任用政策的适度倾斜。

  3.会员单位加强指导支持

  会员所在单位要认可民进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党派工作量,保障会员履职时间,为民进基层组织履职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支持在本单位发展新会员,支持会员提升业务水平。

  (四)加强民进组织履职宣传

  1.民进各级组织加强自身履职宣传

  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充分利用网络、报刊、会议、自媒体等宣传媒体,向社会各界主动宣传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履职活动及履职成效,提升民进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2.统战部门加强宣传民主党派履职宣传

  统战部门积极开展“统战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增强机关干部、群众对民进等民主党派的认识、理解。支持所在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宣传民进等民主党派优秀成员的工作业绩和先进事迹,鼓励镇街社区宣传民进等民主党派成员扶贫济困、反映社情民意、协助解决本地社会发展难题等事迹,提升民进等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声誉和美誉度。

  (本文为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2017年课题招标成果之一,作者:民进重庆市委会课题组,组长:李志辉,成员:李志辉、黄贤全、秦继伟、潘妮妮、赵冬菊、刘 英、殷贤华)

 

作者: 民进重庆市委会课题组
责任编辑: qichun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