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五一口号”与多党合作历史文化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18
【字体:

  摘要:1948年“五一口号”是应当时的国内斗争形势需要,发布的一个纲领性声明文件,它吹响了协商建国的号角。“五一口号”的提出,意味着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从此中国的政治从独裁走向民主,人民从差序走向平等,政党之间从对立走向协商。“五一口号”的发布对中国的经济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它打破了“劳心—劳力”的二元对立观念,树立了平等的经济人观念,行业无分贵贱,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劳动者受到尊敬,劳动光荣的思想开始在中国萌芽。“五一口号”的精神内涵在当代并没有过时,它对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发扬平等协商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构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一口号 政治文化 经济文化 历史意义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按例行工作,发布纪念《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史称“五一口号”。这一新中国建国的冲锋号,开启了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的政治文化新篇章。五一口号犹如在当时黑暗的中国上空升起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前进的路,是中华民族划时代的一个伟大历史时刻。本文拟就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五一口号”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启发意义。

  一、“五一口号”的文本分析

  分析“五一口号”的文本,可以发现其二十三条内容,可分为六个维度。其中第(一)、(二)条是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总体而言是共产党逐渐取得斗争上的优势,国民党即将溃败。第(三)条是对目前解放区的工作的总体评价。第(四)、(五)条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共同组建联合政府。第(六)条至第(十七)条是向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人民发出为支持解放而工作的倡议。第(十八)、(十九)和(二十)条,着眼全国、置身国际,评论国际形势和国际斗争的方向。第(二十一)、(二十二)和(二十三)条讴歌赞颂劳动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华民族。

  综上,我们进一步解读文本内容,又可以更概括地归纳理解为,其实文本主要阐述的是三个诉求。

  (一)诉求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联合起来成立联合政府

  这是针对当时国民党独裁统治提出的最得民心的倡议和设想。共产党抛出的新的建国构想中,人民的民主将得到充分保证,国家的权力将合理分配于各个政党与团体之中。主要社会团体都是新的联合政府的创建者和参与者,没有人或者群体被排除在国家权力结构之外。这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文明,预示着国家权力从此将不再只是少数人专享,权力属于更广泛的阶级和大众。

  (二)诉求二,劳动者成为政治关注的主体

  这同样是划时代的声音,“五一口号”用大篇幅文字,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出要求和表扬,这预示着劳动者在国家的政治身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意味着建设国家,谋划国家未来是帝王将相之事,而“五一口号”则响亮地宣布,普通劳动者走进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每个普通人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对建设国家负有责任。用马克思的话说:“权力的担当者,是当作与劳动对立的劳动条件之人格化,就这点说,与以前各种生产形态是有别的。” [马克思.资本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4月.第三卷.662页]

  (三)诉求三,号召所有人共同建设国家

  五一口号向所有人发出了倡议,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努力。“解放区的职工”、“蒋管区的职工”、“民族工商业者”都被视为新国家的主人。

  “五一口号”的文本内容很清晰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当时中国共产党构想的“联合”是一个都不少,提出的“团结”是真正的团结,谁都不被排除。这是开天辟地的政治构想,也是最得民意的政治形式。可以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做出了最明智的政治决策。

  二、“五一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国共之争

  时至一九四八年,国共军事形势反转,形势非常有利于全国解放。军事之胜利,推动政治之抉择,新国家何以建立之议题,浮上桌面。此时之共产党,审时度势,不再坚持要求打破国民党的独裁,转而反客为主,要主导新政府的成立。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构想中,新政府将联合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人民团体,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联合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意在组成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的统一战线,最终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共产党总结长期斗争之经验,结合中国当时之国情,提出的新的政治纲领。可以说发布“五一口号”显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讲的“时机业已成熟”。[秦立海.中共“五一”口号初探.党的文献[Z].北京:《党的文献》杂志社.2008年第2期]

  如果说国共似围棋盘上对弈的双方,则双方的目的都是遏制对手,发展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于共产党的主张,国民党自然极力阻挠。国民党依赖军事装备和兵力人数的优势,一面宣称要建立民主政府,一面武力压迫共产党的生存空间。于此同时对民主党派采取党同伐异的手段,拉拢一小部分,打压一大部分。斗阵的双方,针锋相对,互有攻防。

  (二)第三势力

  现实远比棋盘复杂,因为现实中还有第三势力参与。第三势力的代表是民盟,他们抱持国共之外的独立立场,不左偏,不右袒。他们主张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不要一党训政,要实施宪政。也就是当时的第三势力,不信任国民党,不愿走国民党的路线,同时也担忧共产党,害怕共产党一家独大,形成新的独裁。这是很符合当时的民主人士的心理预期的。应该说第三势力的主张也获得了当时一些团体和阶层的人的赞同,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因为第三势力没有军事力量,因此他们的主张要想得到贯彻,必须需要同国民党或者共产党合作,这是第三势力的困境。

  在当时的民主党派中,心态最为复杂的当属民革。这种心态从民革在一九四八年六月发表的,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声明中,可见一斑。民革赞同遵从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但同时民革中仍然有人希望,新的联合政府中国民党应处于主导地位。民革的思想当然符合其自身的利益和政治梦想,但就当时的形势来说,这个主张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最终“国共之间的势不两立,使第三势力的努力最终付诸东流。”[朱玖琳.宋庆龄.第三势力与“五一口号”.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2014年第 4 期]

  (三)历史抉择

  在国家走进岔路口的时候,每个爱国人士都在以自己的经验和信念为依据进行思考。建立信任需要时间,改变态度也需要时间。思想斗争和军事斗争同样十分激烈。纪念“五一劳动节”发表宣言口号,是中共中央负责宣传的部门“新华社”的传统,一般还会举行游行,集会刊发社论文章。一九四八年,在人们对未来都感觉迷茫疑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略,也是利用这个传统时机,标明了中国未来的路,安定了新老朋友的心,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发出了邀请,联合建立新国家。这就是“五一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一种是光明的前途,一种是黑暗的前途;一种是民主的命运,一种是独裁的命运。”[刘中威.台盟与中共“五一口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2015年6月]以民建为例,黄炎培在回忆录里曾总结说:“从政治方面看民主建国会的发展,主要是从中间路线逐步走向‘一边倒’。一九四八年,民建会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这表明已经发展到决心参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8月 ] 七十年风雨过去后,历史证明,在这次痛苦的思考过程中,大多数人做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

  三、“五一口号”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本身就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谁打江山,谁坐江山。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个主张,但是,认识历史必须在当时的背景下去理解。一个兼容并蓄的政治安排,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格局。这在当时不啻是一声惊雷,从此中国不再有“贵族与贱民”的政治区分,民主第一次降临在古老的中国。

  在一九四七年底至一九四八年初的形势是这样的,国民党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民主党派和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和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已经不能完全得到保障。为躲避危险,一些人转移到香港,保存实力,坚持斗争,观察时局变化。中共也调度华南的统战工作人员转移到香港,以便配合香港分局就近开展统战工作。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民主党和民主人士,看到了中共发布的“五一口号及其主张。在当时香港还看不到共产党发行的报纸,有赖于爱国报纸香港《华商报》全文转载了“五一口号”全文,这个重要的政治主张才传遍香港。与此同时,中共香港分局的统战人员也做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民主党派,纷纷开会商议本党派的立场。很快在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各民主党派推举马叙伦起草电文回应中共。电文明确地传递了三点信息:谴责国民党南京政府窃权卖国;期待全国解放;盼望成立联合政府。同时,各民主党派还联合通电国内外各媒体,将自己的主张公之于众。“五五”通电就这样迅速从香港传遍全国,引起世界范围的反响。

  以民建为例,当时黄炎培在上海,他获得消息后曾与张澜等联络,商谈如何响应中共号召。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盛康年离开香港抵达上海,向民建在上海的会员转达在港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立场,并带回了沈钧儒给张澜和黄炎培的信件。五月二十三日晚间,民建的一些常务理事和监事,秘密举行会议。经与会的黄炎培、胡厥文、施复亮、张絅伯、盛康年、王纪华、杨卫玉、俞寰澄、陈巳生、盛丕华、郑太朴等人讨论,会议通过决议,赞成中共“五一”号召,赞成筹备新政协,赞成成立联合政府。这个决议意味着民建从此放弃了走“第三条道理”的政治主张,选择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合作。

  民革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中,也清晰地说明了他们主张,民革谴责了倚靠美国等国外势力与人民对抗的国民党政府是自绝于人民的,是反民主的。民革认识到在革命或与反革命之间,爱国与卖国之间,民主与反民主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民革也立场明确地选择了跟着中共走的新的政治道路。

  民进、致公党也分别发表宣言,他们共同主张坚决放弃“第三条道路”,中国已经划分为两个阵营,要建立民主的新国家,必须要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建立联合政府。其他民主党派也纷纷表态拥护中共“五一口号”。至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获得了最大多数人们的支持,已然不存在国民党的建国之路,也不存在“第三条道路”了。响应“五一口号”的声明是“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张献生. 五一口号: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奠基.人民政协报[J] .2018年4月4日第008版]成为共识。

  时隔七十年,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对与错,是与非,自有了公论。回顾历史,以今日之视域评价“五一口号”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独裁走向民主

  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都是皇权社会,皇权社会必然是独裁的,一人君临天下,决定了所有的国家大事。国家命运系于一人,国家的发展只体现了极少数人的意志,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是被无视的,这种制度必然是一种“建立—崩溃”的循环,这一点从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规律中清晰可见。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所建立起的民国,尽管打破了皇权和世袭制度,但是从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独裁统治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主流的政治形态。“五一口号”清晰明了地宣示了,中国未来的政治是还政于民的,是人民做主的,劳动者受尊敬的,亦是政治上人人平等的文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件,是从独裁走向民主的起点。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青春,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终于在一九四八年,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

  (二)从差序走向平等

  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参与演出的都是帝王将相,付出牺牲的都是普通人民。普通劳动者只扮演着历史的尘埃和历史的背景的角色,没有名字没有特写。他们存在过,但是从来没有被注意过,更没有被尊重过。从《诗经·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申明天下为一人所有。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即是爱国,的贵族政治文化伦理观。到朱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更清晰强化了差序的合理性。不难理解,我们的祖先所建构的社会,无一例外是费孝通提出的“差序社会”。在“差序社会”中,剥削和压迫被认为是正常合理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按照等级差别生活,婚丧嫁娶无一不要遵从和体现身份等级差别。但是“五一口号”的提出,彻底打破了旧有的政治等级。

  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而每个人的平等是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从差序走向平等,“五一口号”的发布意味着,多少代普通劳动人民所梦寐以求的社会公平,来了。

  (三)从对立走向协商

  “五一口号”传递到民主人士那里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部门,就在积极地听取反馈意见。毛泽东亲力亲为与民主人士协商对话,这件事本身就是协商的实践。

  君与民的二元对立,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二元对立,劳心者与劳力者的二元对立是旧中国传统社会基本形态。这种二元论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有直接的体现,天与地、阳与阴、尊与卑、贵与贱。几千年生活于其中的人,出生就被文化与习俗所遮蔽,他们要想过好日子,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加入尊与贵的阵营,而当他们进入新的阵营后,马上就会失去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卑与贱的阵营的同情。因此社会上的阶级必然是对抗和割裂的。这种对抗和割裂的形态,一直存在到新中国建立之前。

  “五一口号”提出的建立各个团体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其实是变二元对立为多元共处。也就是从对立走向了协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西方的两党或者多党的竞争选举机制,其本质也是“执政党—在野党”的二元对立。而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以周恩来的话解释得最清楚,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协商不限于会场内,也在会场外,开会前就协商,议案皆在协商范围,这是真协商,不是假民主。共产党人把协商看成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内涵,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保障各阶级各社会力量最广泛团结与联合的新型民主。从此中国的政治形态,从历史上的阶级对立走向了各阶层各团体友好协商的新时代,也是中国政治文化最本质的转变的开端。

  四、“五一口号”对我国经济观念的影响

  (一)传统的经济观念

  分析我国的传统社会,不难发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当中,有两条非常主要的特点贯穿始终。

  1.农本商末的经济思想观念

  政治形态必然影响经济观念,经济观念又继而影响人的文化选择,这是一条比较清晰的逻辑线索。封建社会里,等级制度是森严的,尽管有科举这条路提供社会流动与上升的通道,但这条路显然过于狭窄,过不去许多人。在几千年的 “差序社会”中,品第人物获得了最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于是“贵业与贱业”之分也就自然形成了。除去上层社会的贵贱不论,以农民和商人为代表的下层社会,也有明确的贵贱之分,那就是农贵商贱,即农本商末的经济思想观念。此思想观念比较早期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后来西周建国,明确要求周之子弟不得从商,只保留了商朝的遗民可以从商的传统,商朝遗民是西周的被征服者,其地位自然低人一等。自此中国有了“商人”这个名词,但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个低等的行业。

  2.业分贵贱的经济思想观念

  传统的中国社会,人以业分,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贵贱高低。这方面例证很多,以我们常见的“四民”之分为例,古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所谓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除了以士农工商这种行业为依据的分类方法,还有一种以孟子为代表的“劳心—劳力”二元分法。《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有言:“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12月 ]“劳心—劳力”二元论,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观念,底层人民为了摆脱自己的处于劳力者的境地,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到朝廷做官“货售帝王家”,当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以上的两点,最能说明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状态,主导观念是一种差序和剥削共存的经济思想观念,这其实代表着传统的经济文化。

  (二)新的经济观念

  “五一口号”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经济观念,从思想文化上解放了劳动人民。人的精神面貌改观了,以工人和农民为代表的劳动者光荣地登上历史舞台,自豪地挺起了胸膛。“五一口号”重新建构了人民的经济观念。

  1.行业无分贵贱,平等的经济人观念得以确立

  一九四八年发布“五一口号”时值劳动节。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团结”和“联合”,文本中有多处这样的号召。联合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意味着要有平等的对话身份。其实这是“五一口号”的政治主张的必然结果,因为政治上的民主,必然要求经济上的民主,自然就会带来经济人的平等。文本中平等地列举了劳动人民,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并且号召各阶级的人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压迫和剥削。从认识上来说,“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工人注定要终身从事雇佣劳动”[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中文第一版第3卷442页],这是共产党所以反对的经济制度。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成立的新的国家中,各个行业的人都将拥有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的经济人观念,是“五一口号”传递出的最主要的信息,它虽未言明,但以实际的行动打破了行业贵贱之分的传统。

  2.劳动崇高的思想代替传统剥削思想

  共产党发出的“五一口号”,向曾经最没有权力和地位的人致敬,标志着在新的国家中,行业将不再以贵贱区分,只要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会被赞颂。公平与正义在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一直是缺席,而今突然被一个先进的政党提出来,自然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生产军火的职工,恢复交通的矿工,改进技术的技师,提供支援的后勤,向他们致敬,就是向全部劳动者致敬,进而标明劳动者是崇高的。“针对中间路线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我们党明确提出:‘谈民主须能认识人民的力量’,绝不能口谈民主而目无人民。”[宁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奠基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2003年6月]这是同历史割裂的声音,这是向未来承诺的语言。

  五、分析“五一口号”精神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如一条大河以自己的意志向前奔涌,但是有一些人要改变大河的流向,创造历史。“五一口号”就是创造历史的一纸檄文。历史的实践证明,践行“五一口号”的精神最好的时期,一定是国家发展的最黄金的时期。其实这也暗含了历史的规律,和则治,分则乱。时至今日,“五一口号”发布的初衷和它提出来的统一战线主张,以及“联合”“团结”的精神,仍然是今天最主要的政治指导思想。

  (一)国家欲久安,必坚持统一战线

  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时序有易,而道理相同。为政之道,在于代表最广泛的群体,欲如此,就不能实行一言堂,不能独裁独断。中国人民发现这条新的历史道路,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捍卫自己来之不易的价值观。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统一战线是避免中国各阶层和社会团体走向分裂的法宝,也是保障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法宝,还是中华民族维护统一,避免分裂的法宝。唯如此,共产党才能交到真朋友,做大朋友圈,获得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真诚的合作和支持。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正是在这样的制度的保证下,中国保持了政治的高度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政令欲畅通,必坚持协商民主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传统的政党制度,西方的政党之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中国的政党是合作与相互监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的政党制度时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讲话.新华网.2018年3月]任何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衰减。政治号召,亦如此理。那么什么样的政治主张最容易被广泛接受并且施行呢,必然是经过自己同意的主张。协商民主的沟通方式,保证了一个政治主张在出台前,就已经被广泛讨论,获得了最广泛的同意。“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周国辉.重提“五一口号”的深意.科技日报[J] .2018年3月12日第003版

  ]政令通,才能国运盛。一个政策决定了,就能传送到达最细小的政治细胞中,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五一口号”在今天的实践就是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新中国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是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建立起来的,也是中国人民为最求每个劳动者都有平等的权利、实现民主的目标建立起来的,这个初心是不能被忘记的。“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不但要携手前进,还要互相监督。信任是监督的前提,协商沟通是建立信任的渠道。由此我们可知“五一口号”的精神在今天依然熠熠闪光,依然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政治智慧。

  (三)民族欲复兴,必坚持联合团结

  “五一口号”对国内来说,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国家,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而努力。对国外则号召一些和中国工人阶级有共同命运的外国友人,同情中国人民命运的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中国强大了,此乃有目共睹之事。但强大的中国依然不忘朋友,依然需要邻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努力奋斗,也要交好朋友。今日之世界,俨然一体,要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则需全人类的大团结。这就是“五一口号”的精神实质在今天的具体体现。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国家发出开发“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中找灵感,是一种自然而明智的选择。存在者必有合理性,当年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悠扬不断的时候,也是古老中国走向鼎盛的时期。而今,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我们以高铁代替骆驼,重启历史之路。同过去的邻邦一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要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就需要牢记“五一口号”精神,真诚团结和联合一切支持我们的朋友,以一种平等、感激的心态对待朋友,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同情和关怀的姿态走出去,实现国际间的互惠共赢,这样我们才会顺利实现新时期的伟大目标。这是“五一口号”精神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徐梦蓓,女,湖北武汉人,民进会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贾洪武,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乘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 徐梦蓓 贾洪武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