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3-01-10
来源: 团结报
【字体:

  “十四五”规划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政党协商有利于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创造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协商民主新形态。
  民主党派履行的民主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层次高、范围广、形式多样的特点。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充分运用政党协商、参政议政的各类平台和各种渠道反映工作情况,推动民主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精彩华章作出新的贡献。
  在民主监督中,人是实施监督的行动个体,人才优势是民主党派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优势。民主党派成员涵盖了从事文化、教育、卫生、法律以及科学技术等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的最大优势是智力优势、人才优势。这种优势是民主党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只能巩固、不能削弱,只能强化、不能淡化。因此,要保持民主党派的优势特点不变,除了参政议政要立足党派特色,突出界别优势,围绕重点领域建言献策之外,人才资源是关键。
  民主党派有效开展民主监督路径探析
  充分发挥信息通畅的特色优势。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分别具有各自领域信息传达通畅的优势,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开展民主监督方面,可将不利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案例,通过合理、快速、通畅的渠道传递到决策层。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更是极大提升民主监督效能的有力法宝。
  各民主党派应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以高质量建言献策助力破解难题,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在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彰显作为。
  重视人才力量,夯实发展新动能。在优化人才环境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精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将硬性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对于欠发达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可探索“咨询式”“租赁式”“合作式”等柔性引才机制;另一方面,增强各民主党派人才储备,把人才的招引、留用等相关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注重发展各民主党派特色人才,高度重视党派成员的发展工作,把好人才建设入口关。
  各民主党派唯有重视人才力量,才能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各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围绕各自工作领域,从身边做起,打造民主监督的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优化民主监督新机制。对于当前民主监督的优化,需要将突出各民主党派特点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不断探索优化民主监督新机制,从而加强民主监督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要调研视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组织调研视察,找出可建立有效民主监督的关键问题,围绕关键领域,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精”,将发现问题与共同研究对策、提出整改办法相统一,把监督过程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
  二要出实招,实行清单管理。具体而言,各民主党派应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坚持问题导向,为民主监督相关工作出实招、献诤言。实行清单管理,建议突出时效性,尽快办理落实到位。
  三要把握工作重点。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重点开展相关民主监督工作。准确把握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从党政所思、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出发,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对中共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
  四要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形成高质量民主监督报告。因地制宜,寓监督于服务中,创新监督方法,多措并举,深入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出主意想办法,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创新优化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五要加强科技监督。科学的规则和程序是民主党派扎实、有效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民主党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外部运作规则和程序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与民主党派之间“委托接受、对接协调、实地督导、反馈办理”的四大规则和程序。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的配合和合作机制,紧密联系各基层单位。还可以借力“互联网+”手段,搭建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征询民主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对专项民主监督的真实评价,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作者: 乐伟欢 徐柳
责任编辑: 吴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