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9-14
来源: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党治国理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所以,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

  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所以,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在统战工作中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要把握好固守圆心与扩大共识的关系。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这个联盟的大团结大联合就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人心和力量所在。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正是这个联盟大团结大联合所体现出来的伟大力量。统一战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圆心,固守圆心做得越好,形成的同心圆就越大。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就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全面领导,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第二,要把握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统战工作是做人心工作,尽管有些工作是看得见的显绩,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所以,做人心工作既需要把握当下,又需要持之以恒。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解决好现实中的紧迫问题;又要有耐心和恒心,树立长远目光,一步一个脚印处理好历史问题和现实难题,推动党的统战事业行稳致远。第三,要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新时代统战工作既有很强的政治性,又有很强的策略性,必须审时度势,灵活施策。要善于把方针政策原则性和对策举措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站稳立场,守住底线,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从实际出发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尺度,做到严宽不误。第四,要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统战工作目的是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但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曾经说过: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在统战工作中实现团结的方式既有包容,求同存异,也有斗争,通过批评教育,化解矛盾,增进共识。要把团结和斗争统一起来,既要善于团结,做到春风化雨,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

  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在100多年的统一战线历史进程中,尽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中国社会各行各界各民族各党派人民,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大军,是我们党完成不同时期历史任务的基本战略和重要原则,大团结大联合始终是统一战线坚持的主题。新时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面要宽,统一战线已经由大陆范围内拓展到大陆范围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团结面更要不断地拓展;新时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人要多,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只要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什么人,都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把他们团结起来;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程度要深,新时代的统战工作要扎扎实实、广交深交好朋友,通过关键时刻能否发挥作用,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检验团结的真诚。

  (作者邱永文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本文为《人民政协报》《凝聚统战向心力  画好最大“同心圆”——全国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第一期委员读书群专家导读摘登》系列文章之一)

作者: 邱永文
责任编辑: 吴桂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