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毕节实践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团结网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30年,参与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5年所积累的毕节经验展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在“历史”“现实”相续中的新生机,在“理论”“实践”相印中展示新模式,在“价值”“实证”相进中展示新魅力,探索出了一条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核心要义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实现的中国式民主的伟大实践。毕节从“试验”到“示范”的建设历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形式,真正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民主建设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民主价值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累了毕节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点。

  在实践中,毕节始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从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扛牢政治责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四级书记抓落实,构建强大的组织体系、攻坚体系、责任体系、指挥体系、监督体系,进一步推进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取得新进展。

  发挥多党合作优势效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多党合作参与毕节建设发展的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多党合作参与毕节实践的过程中,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凝聚共识贯穿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特有品格和制度优势。35年来,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围绕毕节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大事,积极参与毕节建设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的协商讨论和民主监督,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并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为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出精诚之力,凝聚毕节建设改革共识、增强发展合力,汇聚推动毕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发展协商民主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特色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战略擘画,突出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而协商式参与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特色所在。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优势与实践构想。尤其在毕节改革、建设、发展的35年进程中,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深度参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向上畅通协商汇报,高位推动提升协商效能;向下搭建诸如“民主议事会”“群众议事厅”“‘3+2+6’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黔西模式’”等协商平台,强化民主建设基层基础,促进基层稳定和谐。实践证明,在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毕节开创了政党协商的全新模式。从横向上看,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及毕节建设发展所需开展的政党协商,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强化了政党协商的各个主体的协商能力水平,使得政党协商变得更有质量,更有效果。从纵向上看,毕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涵盖了我国的八个参政党上下层级,已然突破了传统的政党之间同级协商界限,更符合协商民主发展所要求的“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交互式发展”的运行规律。

  构建“地域+领域”帮扶机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内在机理

  政党是现代政治中的核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路径和方式。政党职能的发挥与民主制度的表现密切相关。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毕节实践中,为了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题,使毕节资源、毕节所需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智力资源有机整合。各民主党派在参与毕节改革建设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新探索出了“地域+领域”的帮扶机制。从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方面看,这一机制有利于各民主党派提升参与协商民主水平,有效激发了各民主党派在各个领域的优势集中发挥,形成具备自身特色以及政党协商特点的民主成果。从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方面看,“地域+领域”的帮扶机制更有利于参政党组织建设中的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新成员的发展。更能以共同理想信念引导成员,以参政议政吸引成员,以有质量的活动凝聚成员,更好地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提升地方治理效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目标追求

  2018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提出,“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这“四新”包括了多党合作的总体状态、政治基础和民主党派的职责履行、自身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和提高制度效能的总体要求。在“四新”要求的指导下,多党合作参与毕节建设,围绕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等帮扶措施,以移居新址适应难、传统乡村治理差、生态保护意识弱等基层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帮扶工作,下派干部深入基层,参与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协商机制:如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安置点创办的“百姓评说员”协商机制、大方县星宿乡河山村“三个一元”机制、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金山、银山社区“党建+积分”机制、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机制等,基本实现了社区和农村“办事不出村、生活有保障”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多种形式如“摆龙门阵”、“话家长里短”等形式,激活村民主体意识,强化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存在感”,让村民产生主动参与的行为自觉,进一步彰显了多党合作参与基层治理制度的优越性,形成了“毕节之治”的基层实践样板。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版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它在毕节的样本实践打造,依托统一战线参与毕节改革发展35年的深度实践经验,为有效建构民主政治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为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传播好中国民主声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素材和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王振
责任编辑:吴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