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团结网
【字体: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功能,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

  一、新型政党制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蕴含

  从历史形成来看,近代中国进入政党政治时代后,政党政治模式选择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议会多党制、国民党一党专制等多次更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终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日益走向成熟。

  从文化理念来看,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新型政党制度注入了优秀文化基因。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新型政党制度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源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民惟邦本、天下为公的传统理念,继承了中国历史上问计于民、协商治国、开明政治的优良传统。

  从现实基础来看,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与中国现实国情相适应。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兼收并包、利益融合、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团结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坚实的现实根基和强大生命力。

  从主体构成来看,新型政党制度为政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引领、带动、代表作用提供了制度平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重重考验,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逐步发展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从价值追求来看,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价值。新型政党制度突破了西方政党制度窠臼,打破了西方政党制度固有的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利益和集团利益局限性,破解了世界政党制度难题。新型政党制度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崭新政党制度,是坚守人民立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代表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形式。

  二、新型政党制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建构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以协商民主为特点的新型政党制度,从结构设计到制度运行,从共商国是的政治理念到协商民主功能的制度化完善,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理念有着充分表达、形成制度建构。

  在政党关系层面,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极大增强了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功能的政治基础,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在新型政党制度中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体现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不仅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发展人民民主的政治宣言,而且与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发展人民民主。

  在国家政权层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对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功能作出合理的政党分工合作,使得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功能更加科学、有序。中国各政党之间优势互补,和谐有序,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引领、示范效应,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政党制度途径。

  在社会基础层面,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基于中国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整合、广泛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和反映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新型政党制度所体现的整体社会利益格局,统筹兼顾各社会群体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保证了中国多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团结合作。

  三、新型政党制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功能实现

  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功能的核心是以政党制度功能承载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治理国家提供有效凝聚共识、推进民主决策、合作协商治理、保持政治稳定的制度路径。

  参加政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政治参与重要形式。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和国家重要事务中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就是以参政党的政治身份,代表各自所联系社会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是新型政党制度民意代表功能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层次体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议题广泛,主要是围绕执政党的大政方针实施以及当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政党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协商民主重要形式。政党协商是政党代表其社会基础进行协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政党协商作为重要渠道和重要方式,新型政党制度将政党协商列为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将政党协商视为促进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各民主党派将政党协商作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领域。政党协商与投票选举一样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华,起到了增进政治共识、实施民主决策、巩固政治联盟、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作用。

  党际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民主监督重要形式。政党之间相互监督是作为监督主体的各政党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监督,既要在全社会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又要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人民群众敢于负责任、讲实话、真监督。

  总之,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型政党制度架起国家与社会的联系桥梁,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多样化的民主实践形式,发挥联系社会、沟通民心、反映民意、代表人民、服务群众的制度优势,必将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在更高水平上凝聚社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防范化解风险。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河南省统一战线理论学会副会长)

作者:王远启
责任编辑:吴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