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党外干部“政治三力”的逻辑内涵

发布时间: 2024-01-24
来源: 团结网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政治能力建设问题,并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对政治能力作出了“政治三力”的阐释,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1年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三力”要求的提出,使政治能力建设得以具象化表达,不仅为领导干部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也为党外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

  党外干部,指不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由于党外干部兼具国家行政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双重政治身份,其政治能力建设既要达到一般意义的普遍性要求,还要具有符合自身角色定位的特殊性要求。

  政治判断力是党外干部辨别政治是非、增强政治意识的首要前提

  判断是一个逻辑学名词,是人们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政治判断是政治主体在一定政治观念指引下,对政治过程、政治行为及其影响展开主观判定所具有的主观能力,是辨别政治是非、增强政治意识的首要前提,其实质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判断力,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角分析研判现实问题,善于运用政治观点和政治眼光看待各项工作,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客观形势如何发生变化,党外干部都要在政治风浪中站稳立场,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自觉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决不能动摇。

  政治领悟力是党外干部把握政治大局、担负政治责任的关键遵循

  领悟,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领会和晓悟。政治领悟力是政治实践的先导,指政治主体运用政治思维观察理解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是考验领导干部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政治判断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关系到政治执行的效果是否得当,因此在政治能力中起到关键性的枢纽作用。关于政治领悟力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领悟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共中央大政方针的领悟力上。党外干部也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必须深刻领会中共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施政纲领,善于从中找准坐标、把准方向、瞄准靶心,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职责定位善担于肩,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要体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的大政方针和部署要求,以及新型政党制度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的领悟力上。党外干部要深入学习并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大局上思考问题、作出决策,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政治执行力是党外干部掌握政治主动、达成政治目标的根本要求

  执行是指实施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政治执行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要求的贯彻落实能力。如果说政治判断力与政治领悟力属于理论层面,政治执行力更偏向于实践层面。

  对党外干部来说,增强政治执行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一方面,自觉同中共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并善于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共中央的大政方针主动融入工作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要自觉增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解决问题、团结引导的能力,在履职尽责中体现自身的政治担当,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努力以自身参政履职实践更好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时代价值和优势效能。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作者: 孙军
责任编辑: 吴桂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