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网上学苑 > 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4-11-27
来源:团结报
【字体:

  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既包括提升国内政党制度话语权,又包括提升国际政党制度话语权。既要求建立系统完善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及话语体系,讲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等一系列问题,切实增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自信;还要注重发现和解决制约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民主党派履职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不断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又要注重创新对外宣介传播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策略,注重传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国内国外广大受众不仅方便接收也易于接受。

  积极打造系统完善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积极打造系统完善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在理论上能够把中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和优势等基本问题讲得清、讲得通、讲得对,在理论上证明政党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优越性,力争得到受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可。一是在原则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的政党政治国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敢于突破西方政党理论体系的束缚,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实践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基本要求,以阐释好、论证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根本目标。二是在内容上要涵盖对政党、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参政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党制度效能、政党制度评价标准、政党制度话语权等基础性概念的科学合理性阐释理论成果,要涵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与发展、民主党派履职等方向的理论成果体系,要涵盖针对新时代新征程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背景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完善发展、效能提升、话语权构建、体制机制创新、政党政治新格局打造等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体系。三是在理论成果展现形式上要包括一系列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理论宣传文章等。四是在实践路径上要加快政党政治学科体系打造,培养一批数量足、质量高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人才队伍,打造一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机构,鼓励创作高质量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成果,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成果等。

  在多党合作实践中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

  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以及政党制度的实践效能为基础的,只有适合国情且实现预期目标的政党制度才能赢得本国民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赢得国外民众的尊重和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提升,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密切合作,也离不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机制的持续完善与发展。一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能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设计,持续构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政治格局,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有力领导,确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不偏向、不变味。二是提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履职能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种能力”“四新”“三好”的要求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主动履职、勇于担当,践行好参政党的光荣使命,维护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三是不断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机制建设。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制定出台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专项制度,及时调整修订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制度,各级地方党委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基础上,可依照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更加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制度。在机制建设上,要着重围绕多党合作深入发展和民主党派依法履职建立健全机制体系,一方面要健全包括知情机制、沟通机制、反馈机制、落实机制的程序性机制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健全包括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免责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在内的保障性机制体系,真正畅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履职的各个环节,激发其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多主体、多形式、高质量对外宣介工作

  广泛开展政党制度的对外宣介,不断提高其在受众群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提升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必要手段。一是扩大宣介主体的范围,打造多主体宣介格局。充分调动党政部门、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的宣介作用,充分发挥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国外留学生、跨国人员的宣介作用。二是丰富宣介载体的范围,打造多渠道宣介形式。充分利用官方与民间、团体与个人、口头与书面、线上与线下、文字与视频等一切可以使用且能够发挥作用的宣介载体,加快形成多渠道、多载体对外宣传合力。三是细化宣介受众的分类,打造精准化宣介方式。根据受众的国籍、职业、政治偏好、文化程度等差异,开展为受众群体喜欢且有针对性的宣介活动,以期取得较好的宣介效果。如对国内民众来讲,可以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我国对世界多样性政党制度的支持与西方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攻击等对比式宣介,使广大人民群众明辨是非,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宣介可以从中国模仿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失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故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内容展开,争取国外政党和民众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作者系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刘超伟
责任编辑:吴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