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地方要闻

民进南京市委提案工作有效促进南京市六朝石刻保护

发布时间:2005-11-22
【字体:

     民进南京市委多年来针对该市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作出大量集体提案。2004年民进南京市委又将视点放在南京六朝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问题上。经过长期调研考察,民进南京市委认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南京近郊的栖霞区和江宁区,现存17处50件。这些南朝时期王侯陵墓神道石刻,雄浑朴实、形态生动,反映出南朝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堪称国之瑰宝。在经历了1500年的风雨沧桑后,由于自然的摧残和人为的破坏,这些石刻已是伤痕累累,残破不堪。特别是十多年来,随着南京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对石刻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如不及时抢救,南朝石刻本身将难于保存,甚至不复存在,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2005年的市政协全会上,民进南京市委作了题为《弘扬六朝文化  彰显古都特色  让六朝文化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增辉——关于加强南京六朝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并依此改写了集体提案。这份提案在分析六朝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就六朝陵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石头城遗址、六朝中山祭坛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呼吁加强法制建设、为六朝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法规保障;全面调查现有(或已消失)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存,摸清家底、分类保护。此外,在营造古都文化氛围,打造“六朝文化”名片,精心规划设计,提升六朝文化的品位方面具体提出了七条可行性的建议。

    南京市政协在受理这一提案后认为,这是与南京市“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建设世界历史文明名城”的鲜明定位相吻合的一件提案,对此高度重视,推荐为今年的重点提案,送交市政府重点办理。在国家、省市文物局和南京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京市文物局对提案中所涉内容已经有所举措。今年,首先对萧秀墓石刻进行保护性建设。南京市文物局委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合萧秀墓石刻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对萧秀墓石刻采用钢结构防护大棚进行加顶保护。这一保护方案已由栖霞区文化局具体负责实施,在2005年8月初开工,历时一个月,于2005年9月10日正式完工。这一保护工程是在目前化学保护方式存在的技术上“不可逆性”会给石质文物带来保护性破坏,近期内化学保护方案无法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既隔绝酸雨侵蚀,又可随时拆除,不破坏南朝石刻整体环境,为南朝石刻保护展示争取了时间。

    此次建设的防护大棚高9米,跨度为32米,长度为30米。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将该组4对8个石刻全部罩住。东西向封闭,南北向设置通道便于参观。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结构形式为空间交叉桁架体系,以确保文物和参观人员的安全。

    据悉,未来几年内,政府还将以萧秀墓、萧恢墓为中心建立南朝石刻博物馆,征用萧秀墓、萧恢墓周边农田,建造大棚,将石刻置于室内。同时周边布置陈列展览,以图片、文字、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重现南朝之繁华、陵墓之壮观,吸引市民、游客参观游览。同时,将周边的萧秀、萧景、萧伟等列为分馆,建立相应的保护设施和管理用房。对于已无法进行原址保护的部分散残石刻,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迁移到馆内展示。对于周边环境尚好,原址可以保护的部分南朝石刻,将结合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开辟为绿地、公园进行原址保护。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