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会举办欢迎援鄂浙江医疗队队员麻建平先进事迹宣讲会
4月21日,民进杭州市委会在杭州中华职业专修学校龙坞校区举行欢迎援鄂浙江医疗队队员麻建平凯旋归来暨"我身边的先进"宣讲会。民进市委会主委谢双成,副主委侯公林、谢春凤,秘书长诸剑超,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会员,民进市委会机关干部参加。谢春凤主持会议。
谢双成代表市委会亲手向麻建平医生送上鲜花,对他凯旋健康的归来表示热烈祝贺。谢双成主委还代表民进省委会赠送88岁会员傅白云的画作,侯公林副主委代表市委会赠送由金薇冬会员专门创作的对联书法,王玮、肖鸣两位政协委员也向英雄赠送书画作品。
麻建平作“我身边的先进”宣讲。他用朴实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回忆自己在抗疫前线经历的艰难时刻与感人瞬间。大家屏息凝神,多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抗疫英雄表达敬意。
大家感言,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效。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广大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就如千千万万个麻建平医生一样,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无私奉献,日夜奋战,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大家表示,一定要把这次宣讲会的精神带回各基层组织,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无畏、敢于奉献的优秀民进人品质。
麻建平:感动的瞬间 坚持的理由——在武汉的51天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我是麻建平,是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11月,我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了一名民进会员。
我是2020年2月9日凌晨00:10接到要去支援武汉的指令。当天下午14点上了飞机,晚上18点到达酒店。
第二天也就是2月10日,我们进行了针对个人防护以及院感方面的培训。整个培训的节奏非常快,为什么呢?我们支援的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白天的时间,要培训全国来的17支队伍,将近2000名医护人员。又由于在那个时候,人跟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聚集,每次培训的人数都有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培训,简单、紧张,我的感觉是,让你刚学会怎么开枪,就得上战场了。
2月10日晚上22点,我们开始收治病人。病人们通过大巴车一车一车地运过来,到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病区就住满了;一天的时间,整个医院800张床位全部收满。3月29日,我们送走最后一个病人之后,我回到杭州隔离观察,总共是经历了51天。
截止到4月20日零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747例(武汉5033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武汉3869例)。这次肺炎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导致了这次疫情影响特别严重。我们中央政府正确研判、迅速决断,从1月24日开始,全国各地总共340多支医疗队,四万两千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队伍主要由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医护人员组成。
我们浙江省派出了2018名医务人员。全国有75名民进会员支援武汉,浙江一共8名民进会员:喻成波、陈作兵、陈亚岗、麻建平、张雷、杜蓉冰、黄戬、李立斌。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形势比较严峻;十几天后,武汉迎来了拐点,新发病人数开始减少;3月份,每天的新发病人数都在减少,最后到个位数,甚至实现了基本清零。武汉的疫情得到控制,我觉得我们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就像一个个螺丝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支援武汉的经历之于我,既辛苦又难忘。
第一苦,是需要“超长待机”。我们是6小时工作制,这6小时指的是全副武装在病房里的时间,每次还需要提前2小时从驻地出发,一层层穿戴好防护服。下班后,我们要脱下隔离服,再回到驻地休息。这意味着,每天基本都要连续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
第二苦,是“大个子的烦恼”。我们所支援医院已经算是物资储备充足的了,但是前期也没有适合我身量的防护用品。我个子比较高大,防护服尺码小。我不得不非常小心,以免穿着的隔离服被撕破。联络群里也时不时通知,因物资短缺,需要工作人员想办法自己带上。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感谢咱们浙江杭州政府的关心,一直竭尽全力给我们物资保障。可以这样说,我们能安全回来,离不开来自家乡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苦,是“冰与火的交织”。2月份的时候,武汉迎来一场中雪;到了3月份的时候,武汉的天气已经蛮热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外面都是穿秋衣秋裤了,但是在病房里,我们还是得穿厚厚的隔离衣,又不能开空调,热得汗流浃背。后来没办法,放置了一些冰块降温,但收效甚微。
第四苦,是心理压力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感染科出身的,当时对病毒不是非常了解,说不怕,那一定是骗人的。出发的时候,卫健委点名送行的人,点着名就哭了;在杭州,给我们送行的人哭了;在飞机上,乘务长说着又哭了。我默默地给自己买了保险,想着万一回不来,家人在经济上总算有个保障。几天后,我们对这个病有一定了解,疫情也慢慢稳定下来之后,我才真正有信心说能平平安安地回去。有一段时间,我压力大得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保证睡眠。
第五苦,是生活上的艰苦。我们只有一床被子,没得换,又不能开空调。天很冷还可以穿着羽绒服睡觉,最难受的是天气热,没被子换,踢了被子怕感冒。当地政府已经非常努力地为我们提供保障了,2月份的武汉物资奇缺,一个快餐盒里,菜混装在一起,吃不上新鲜的绿叶菜,一般都是萝卜等耐储存根茎类蔬菜。
越是艰难,越难忘。在武汉,有很多很多感动的瞬间,成为让我坚持的理由。
第一个感动来自我们的专车司机。在武汉的时候上下班都是坐专门调配的公交车。公交车司机2班倒,一个班就是24小时。我们平时只能在医院和驻地两点一线。在武汉樱花绽放时,司机专门绕路,找到路边小小的樱花林,短暂停留,让我们在车上欣赏。他会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听得出来,他有满满的自豪感,是真的热爱这个城市。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上了一个通宵的班,很累很累了,本可以早点休息,但是他没有,总想带我们去看看这城市美丽之处,特别让我感动。其中还有一个年轻司机,他的媳妇3月底就要临盆了,但他不能回去,一直到3月31日工作才算结束,还需隔离14天。但他很开心地对我们说,他媳妇说了,让他安安心心地工作,她会给他生个大胖小子。
第二个感动是来自病人。大部分病人都很善良,很感恩,也很坚强。我主管的一个三十几岁的病人,病情持续恶化,但因床位紧张没住进医院。直到2月10日晚上,我们进驻,开始收病人,他在回家的半路上,被拦了回来。经过悉心治疗一个多月,最后他治愈出院。后来,我在手机上看到有人跪拜医疗队,回想这个病人的遭遇,理解了一家十几口人感染后全部治愈是什么感觉,那是一场病人和医护人员与病毒的殊死搏斗。
第三个感动是来自队友。我们医院还有一个护士是最早去支援武汉的那一批,比我们还要早十多天。她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在重症病房里战斗。二月底,我们几个人去看她,见面的一瞬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淌。男儿有泪不轻弹,我难以用语言形容当时的心情,只知道这辈子,就从没这么多流泪过。
第四个感动来源于当地的医生。我非常敬佩他们,纵使有同事感染,甚至牺牲,他们也毫无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
在武汉,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病人治愈出院的时候。很多病人会给我们写感谢信,也有很多病人会向我们鞠躬。他们的感谢让我觉得我们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我们的付出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