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007年是赵朴老诞辰100周年,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全国政协民宗委、国家宗教局、民进中央、中国佛教协会和华文出版社共同组成编委会,编辑出版了《赵朴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作为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集》主要收录了赵朴老生前有关民主党派、宗教工作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讲话和论述,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赵朴老、学习赵朴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民进中央的工作人员,我们有幸参加了《文集》民进部分的编辑工作。到民进中央工作时,赵朴老已仙逝,我们没有机会得见赵朴老本人,但是在收集、整理和编辑的工作过程中,时常被赵朴老在讲话中透露出来的人生境界和人格魅力深深打动。
赵朴老是民进的创世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他和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共同创建了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老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席,是民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为民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到工作任务后,我们调阅了民进中央的档案、《民进》和《民主》杂志,查找到赵朴老的讲话和文章30余篇,经整理编辑,最后收入《文集》的共26篇,跨越1985年到1997年十二年的时间,内容主要是赵朴老在民进各类会议(包括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中央参议委员会等)上的讲话,也有他到地方视察工作的即兴讲话,有祝贺雷老九十华诞、庆祝香港回归等方面的讲话。赵朴老在民进的讲话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从这些讲话中,我们可以了解赵朴老晚年(1985年赵朴老77岁)对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民进工作的思考,看到他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敏感和高度关注,更可以体会到他已届耄耋高龄仍然积极地为国事操劳的高尚情怀。《文集》民进部分的讲话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赵朴老对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事业的思考。赵朴老认为,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件大事,在历史上就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又是一件空前伟大的事业。新的形势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把统一战线的工作做好,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目标一致,共产党掌舵,鼓节而进,参政党是浆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做不到的,只有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才能长期共存。他特别强调,要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有广阔的胸襟。要学习周总理,看别人的长处好像是自己的长处,看别人做了好事好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由衷地高兴。反之,自己做一点好事得意得不得了,别人做了好事却看得很轻,甚至反感嫉妒,这样不可能团结人,做好统战工作。
二是对民进事业发展的思考。赵朴老始终关注民进事业的发展,在《但畏密云遮望眼
应知身在最高层》这篇讲话中,他特别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居高思危,要想各种办法,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会员,要恭恭敬敬、全心全意作人民的小学生。他也谈到民进的自身建设问题和对民进的要求,他指出,民主党派要搞好自身建设,搞好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培养人才不讲道德培养是不行的,民进要在德育方面多做工作(见《谈道德建设和宗教的特点》)。他认为,民进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做工作,民进是知识分子的党派,多数成员在教育界、出版界,特别是在教育界的,在教育下一代,在教人上负有重任,要帮助青年一代在道德上,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见《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作为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的主席,赵朴老对参议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深刻阐述,他认为参议委员会不仅仅是名誉机构,而应当成为民进中央委员会的助手和参谋,要干实事,对国家大事和民进的会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他还对参委会的委员提出要求,要以身作则,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和帮助年轻干部和中青年会员,搞好传帮带,把民进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并发扬广大(见《在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讲话》)。
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赵朴老在讲话中多次谈到,现在我国处于一个好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落后于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问题,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和纪律问题。他强调,精神文明如果跟不上,社会生活无法净化,即使街道搞得再美,再干净,心灵不净化也不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一手硬、一手软是不行的。他说,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现在不抓,将来恐怕要“叹息”甚至“痛苦”的。要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宗教、党派等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四是呼吁要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扬光大。赵朴老多次讲到,祖国八千年文化中,有很多好的东西,这是精神财富,要传承下去。如孔子说的“不怨天尤人,下学而上达”,孟子说过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范仲淹所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有积极意义。他忧心忡忡地指出,现在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懂得太少,老年人有责任把这些做人的道理告诉他们并传承下去(见《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当然,好的东西要吸收、继承和发扬,劣根性的、不好的东西也应及时给予改正。他特别举例,苏州“浒(xǔ)墅关”的“浒”字本应该念hǔ,就因为皇帝念了错别字,从此就念作浒(xǔ)了,这种封建社会的劣根性的东西现在还存在不存在,要认真思考。现在中国强大了,我们要面向世界,还要面向未来,要注意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要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坏的东西完全丢掉。
赵朴老认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反求诸己十分重要。他讲到,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遇到事情,应先查查自己,不要先去怪别人。正确与错误是矛盾的统一,错误就是错误,有错就要改正,不应该用“失误”这个词来掩盖错误,掩盖错误就是错上加错,应该学习并努力做到反求诸己(《反求诸己
做好工作》)。做人,要学习做到“人”、“我”互换,把人家当作我来看待,人家做了好事我很高兴,自己做了好事以为没什么了不起。人家犯了错误,为他设身处地地着想,关心人家,给人家以出路。自己犯了错误深刻反省,和自我斗争。常常这样想,对自己的思想进步是有好处的。他曾说过:“我时刻警惕自己,不敢倚老卖老。老年人不当心的话,也可能会犯大错误,我希望经过学习,不犯大错误。”
许嘉璐先生曾经讲过,民进的每一位前辈都是一本大书,我们应该认真地、仔细地读,永远读下去。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但就像赵朴老在他的遗嘱中所说的:“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他的思想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他的话到现在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他的思想和风范、他的睿智和境界、他的鼓励和期待,都必将成为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为充满希望的未来,为民进的事业奋力前进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张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