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现场答观众问 倡议图书馆联网
新阅读幼儿基础阅读书目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家长们和众多媒体记者的注意。以下是提问环节文字记录:
问:我刚刚听到朱老师介绍他的研制过程的时候,经过了一些专家的讨论,但是我想问有没有争取孩子的意见,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来说,我的体会有些时候,我们成人很赞赏一些书籍,其实在孩子那儿是不太受欢迎的,我曾经很喜欢一本书叫做《小房子》、《逃家小兔》,这些书里面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在孩子那个年龄段不理解,书里面一些图画和内容,在孩子那里不太接受,他也不认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所以在咱们研制过程当中,是怎样照顾孩子的审美取向的,谢谢。
王林:我们家长都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买的书孩子都不爱看,出现这种,我认为是阅读上的偏差,到底孩子的阅读我是要引导好呢,还是说尊重好,我觉得是引导加尊重。我还有一个观点,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引导应该更多一些,因为他的阅读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对世界的判断没有那么的准确。
刚才提到的书目,我是这样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我们在研制这个书目的过程当中,包括我们很多的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比如苏清华老师,她自己也有孩子,我想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还有幼儿园,他们也把这样的一些书,我们初选出来的一些书,带到幼儿园里面去和孩子做分享,也去看孩子的阅读反映。所以说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很尊重孩子的阅读反映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肯定会有一些书,现在推荐给他,他可能不爱读,我认为书和人的相遇,其实有时候就像我们婚姻过程中人和人的相遇一样,也是需要时间,他这一会儿不喜欢,并不代表他以后不喜欢。
第三点,我个人觉得有一些书,它可能包含很多的深意,大人理解到大人的深意,孩子理解到孩子的,而且孩子在阅读过程当中,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的本身。我觉得其实不用把孩子导向一个很深的你所理解的这样的一个高度去,尊重孩子的阅读过程当中提的一些很细的,很琐碎的细节问题,我觉得也是体现出来孩子在阅读过程当中的尊重。
总之来说,我们这个书目我刚才说它是一个接地气的书目,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经过了很多的阅读的实践,到幼儿园,到家庭当中去看孩子的反映,比如说李一慢先生,他曾经把一百本书当中的49本,都带到他的西城区的图书馆里面去跟孩子讲。
问:王林博士您好,朱老师您好,今天特别开心能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我们几年以前在做一件事情,把很多专家推荐的书目我们放在一个小书箱里面,每个月一箱送到家庭里面去,然后把旧的书换回来,所以今天咱们这次书目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指导性的书目,我希望两位专家评价一下,我们这种推广方式,它是不是合适,或者有没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谢谢。
朱永新(微博):把好书让更多的人分享当然是件好事情,无论是从商业的目的,还是从公益的目的,都是好事情,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像你们这样的机构做推广。因为的确是,现在很多一方面好书很多人不知道,另外一方面,很多人知道,也没有时间精力去买,所以你们能够主动的服务家庭,服务孩子,当然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也希望把这些书能够集装成箱,让大家能够一下子一网打尽,能够买到,谢谢。
问:我来自北京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我们图书馆有很多书,但是今天我看到王林博士和新教育研究所推荐的这些书目都非常好,我有一个思路,可能大家在选书的过程当中,是按图书的一些方向,可不可以给出一些方向性的,这样我们在图书馆推荐给家长的时候,不仅限制于几本书,而是一类书都可以给他们推荐。比如说每个年龄段的一些图书选择上,大概是沿用什么样的方向呢?
王林:我们其实在做这个书目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后面列出了每一本书后面它的阅读功能,或者教育价值,比如说《好饿的毛毛虫》,我们就强调了,比如说颜色认知,星期几的认知,数字的认知等等这些,也就是说我们也考虑到了《可爱动物操》,它是身体的律动等等,我们列出了很多这样的教育价值和它的阅读的功能。我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他可能在哪怕一般点上对他有影响,是大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们最后没有把这一栏加上,但是孩子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孩子他会有他的社会。
朱永新:在这个栏目里面有阅读的理由,还有阅读的建议,另外我前面讲了,我们选择只是选择其中的一本,所以你要延伸的话,一套书你都可以去推荐给孩子。
另外,为了推广亲子共读,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亲子共读中心,今天亲子共读的几位老师都来了,他们在北京会做很多儿童阅读的推广活动,这个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
问:各位专家好,我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刚才专家都提到了阅读推广,我关心的是,在幼儿园这种属于强制普及我们这些基础和阅读的书目,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妈妈,我可以越过这些书,我把我的钱花到别的书上,因为孩子一个星期有五天都在幼儿园。
朱永新:这个是看政府,看幼儿园了,从理想的状态来说,所有的学校,小学、幼儿园应该配,因为有些书作为小学生来说,他的幼儿时期没有看过,他回头再看的时候,还是需要的,而且也会非常有意思,他会得到一些他过去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是所有的幼儿园都应该配置,从政府采购的角度来说。当然这一百书,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理想藏书,你再省钱,这一百本书花不了多少钱,很多可能作为孩子一生的纪念,他看完了,你给它藏在那儿,他一生看过的书,我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幼儿园各做了一百本,也就是五百本书,今后这样的书会越来越少,这样的书可能更多的是带有纪念意义,具有收藏的价值,大量的书可能通过其他方法可以看到,所以有些书作为收藏也很值得,所以不用担心。我建议一下,这些书买一本书目放在家里,孩子随时可以查,不要指望图书馆。
问:我刚才看了一下咱们还出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还有老师,因为可能我的读者对象比较多的是老师,我关心老师的书目大概什么时候出来,或者包括中学生的,谢谢。
朱永新:我们王林所长要排个时间表出来,我是建议他中学生的,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后,九月份我们争取把它拿出来,因为我们很快可以上网去征求意见,已经做了很多稿。教师的书目,我们争取在明年的教师节能够把它拿出来。
问:我是想跟朱永新老师提一个建议,因为我觉得有好多我们推荐的书目,其实公益心在这里面还是挺强的,挺好的,我觉得朱永新老师可以利用自己是政协会,或者作为总署阅读形象大使的身份,给总署提建议,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层次和地区在设立阅读节,但是这个阅读节,我看了一些地方的预算,很大的预算用在了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城市的街道上打阅读节的条幅,这些东西基本上是打水漂,对促进国民阅读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我觉得不如把这些钱用于给学校来提供书目,直接把这些书配给学校,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少儿出版业可以多出好书,也有销路。再来这个书落地以后,是真正促进了我们的国民阅读。
朱永新:谢谢你,现在已经在做,我们把小学生的书目推出来以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过去做希望工程的机构,它现在跟我们在合作,让全社会捐助,捐一本书也行,捐一套书也行,他们称之为中国的新希望工程,因为过去的希望工程是建学校,现在的新希望工程是捐图书,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查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专栏,已经给中国图书馆送出去五千套的书,今后我们可以跟社会公益机构来送我们这套书,给中国的边远地区,农村幼儿园,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这些书,所以送给他们我觉得很好。我们希望今天来的媒体能够呼吁更多的社会公益机构,能够买这些书,送给农村的边远地区的幼儿园的孩子。
问:大家好,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我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在一个论坛上,当时有朱主席,还有王林老师的演讲,我们在做阅读推广,我们也看到在北京有很多的机构,包括个人、团体在做,但是这个在全国其他的地方推广难度还是很大,像刚才朱主席也说到,政府的推广力度不够的话,靠公益,靠捐助,那这样的话,作为公益来说,它的维持是什么?我们也会做很多公益,包括捐书等等,这种长期的推广,我个人觉得还是得靠政府的一个导向,大家捐没有问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在结合这个来说,刚才我看到有微博有妈妈也说,孩子看书,他是不会读文字,他是看不懂的,除了我们说孩子来看画面的内容之外,我们可不可以就配合我们这个基础阅读书目出一个音像的东西,因为它涉及到各个出版社,比如说出一个MP3等等,可不可以配合这个,因为我们可能接触更多的音像的这方面,它把里面的一些引导过程,除了念故事之外,你把跟孩子的对话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其实我觉得这个如果能配套做就更好了。
朱永新:我明白你的意思。第一,你希望政府还是应该起主导作用,在推进幼儿阅读方面,在图书的配置方面,这个毫无疑问,因为冯老师他们一直在推动中国的学前教育,就像大量的农村幼儿园,除了硬件支持以外,软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建议像这些图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幼儿园的图书配置的一个基础,因为毕竟这是我们花了很多心血研制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幼儿园根据它的情况,可以丰富更多的东西。同时民间机构,尽管它力量很微薄,因为我们的亲子共读项目,我们给它取了一个萤火虫的名字,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只要发光,这个世界就会更亮,所以每个机构,每个个体,每个人做一点事情,这个事情就会很强大。所以我想我们应该用我们自身的努力,去团结、凝聚更多的阅读推广人,更多的阅读推广机构,大家一起努力,来帮助我们的孩子,帮助我们的父母亲来理解阅读,来关注阅读,来参与阅读,来推动我们中国的阅读事业,谢谢。
问:很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刚才你说到了三点,现在幼儿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就是父母忽视,第二就是幼儿园功利化,第三就是选书困难。作为孩子父母来讲,我还关心一个问题,其实这些书我大部分都选到了,像《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其实我都看到,都借过,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指导方法很不得力,咱们在是不是在推出新书的过程当中,能够适当的给父母有阅读指导?
另一方面,我感觉如果这些书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到的话,通过强制的方法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在这些书目推出的同时,能够推出一些和这个书目配套的一些具体的绘本课,可能推动起来会更容易,对我们的幼儿老师也有更大的推动。
朱永新:我们专门成立了北京的萤火虫的工作站,把妈妈们,爸爸们组织起来,一起去阅读,是我们阅读所下面,成立了萤火虫亲子工作中心,他们的使命就是帮助妈妈们更好的去做他们的教育活动,它们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童话剧的培训,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童话剧,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北京也去了好几十个爸爸妈妈。专家们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实际上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展很多独特的创意的活动,《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是给盲儿看的,让孩子去理解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作为培养孩子的善良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问:谢谢朱老师,我是海淀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首先感谢新阅读研究所(微博)对我们社的认可,有我们社的书入选了。我觉得这次通过咱们新阅读研究所书目的颁布,给予我们出版社提供了一个方向,就是孩子们、家长们、专家们觉得哪些书是值得给孩子读的,我们有了这个方向以后,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去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书,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我刚刚看到咱们腾讯微博上有位家长提到关于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其实我能够理解,我们新阅读研究所所做的工作,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书香社会,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但是我个人的理解,要打造一个书香社会的话呢,可能会需要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呢,就是软件,第二个就是硬件,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而现在我们阅读书目的发布,在软件上是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大家知道读什么了。但是我觉得在硬件方面可能还需要有一些加强,孩子们应该在哪里读书,就好像今天我们在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里面召开发布会,但是这样的大图书馆对于中国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每几万人,或者每几十万人这样的家庭,就可以拥有这样一个比较好的社区图书馆,这样来说呢,妻子不需要走很远就可以阅读到咱们推荐的这些好书了。刚刚也看到有署里的领导,以及国家图书馆的领导,我想听听朱老师的评价。
朱永新:北京萤火虫QQ号码132032686,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群参与一些活动,或者是帮助我们萤火虫项目能够在北京做得更好。
你刚才讲的这个问题,事实上应该说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因为我们在推动一个《图书馆法》的立法过程,《图书馆法》建立以后,希望它应该是有规定的,有多少人口必须建一个图书馆,的确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规定,多少人群里面,有多少图书馆。那么大的图书馆很重要,因为基层的图书馆,社区的图书馆,我在苏州的时候做的一件事情,这些基层图书馆和大的图书馆联网,这样就很好,这个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推动。
问:大家好,我是儿童俱乐部的,我们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图书馆,直接把书送上门的,但是现在迫于压力,资金有缺口,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国家在这方面是不是对阅读的推动能有一些合理的资金补助。
朱永新:谢谢你。
问:这个书目很好,但是我们很多人发现折扣不是很多,我们去做一个推广的话,咱们书目推广能不能提供出版商搭的一个平台,能够给一些折扣,谢谢。
朱永新:现在小学生我们跟出版社做了沟通,它的折扣相对来说比较低一点,我们也希望这次当当网也能够给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折扣,今后我们在跟出版社在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有比较低的折扣,让更多人能够买得起,包括我刚才讲的精装书要把它变成平装书,让更多农村的孩子能够买得起书。
冯晓霞:关注早期教育的家长和老师们,最近教育部已经从5月20号到6月20号,是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有很多东西大家可以到网上看。最近发布了一个中国3到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正在征求意见,但是离最终稿距离不是很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去看。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