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民进要闻

许嘉璐和舒乐论人类面临危机:物欲增长控制了我们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0-09-29
来源:凤凰网
【字体:

  山清水秀,风高云淡。2010年初秋,曲阜市城东南25公里,群贤毕至,聚于孔子诞生地尼山。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昨日画上句号。然而,这场东西文明间的高端对话带来的“风暴”,却没有停息的意思。

  比手机的高端对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常委赵启正、美国著名基督教福音派领袖、水晶大教堂创始人罗伯特· 舒乐博士,在尼山论坛的首场高端对话中,竟然比起了手机。

  不过,三人比的并不是谁的手机更高级更尖端。

  许嘉璐的手机是一款很老的手机,“到店里去卖可能就是20多元”。最近,这部手机出了故障要去维修竟然要花四五百元,换零件也是欲换而不得,因为这一款已经停产。“逼着你去买新的。”许嘉璐说。

  赵启正的手机也好不到哪里去,“都快磨坏了”。舒乐博士则更干脆,因为拒绝新技术诱惑,他甚至没有手机。

  这一幕发生之前,主持人赵启正向两位对话者发问:“你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两位对话者不约而同地将答案视作物质对精神的绑架和冲击。“物欲增长肆无忌惮,让世俗的理念控制了我们的精神。”舒乐说,我们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东西,社会也不应该过多强调物质的积累。更加直白的反应来自许嘉璐:“后天改变了我们的本性,让我们变得贪得无厌。人正在经受各种折磨,其中最大的折磨是人对自己的折磨。”

  原本被三位高端人物比手机一幕逗笑,尼山脚下的听者忽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生活在当下,为物质所累,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究竟需要些什么。

  推介中国文化得好好动脑

  “人家说知道孔子,但接着问我,孔子都干了些什么?”26日下午的一场论坛上,一位与会嘉宾讲述自己在国外的经历。

  “我们觉得中国文化好,但是,你必须走出去让大家瞧一瞧,才知道你究竟美在哪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 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如是说,但他并不建议中国文化“赶紧走出去”。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建民表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戒急功近利。中华民族本来是很有耐心的,但今天中国人急得很,恨不得今天就“放卫星”。但清醒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他还以川剧变脸为例,说明急功近利的危害,“川剧变脸很好,但不少人有个错误的印象,好像川剧就是变脸。现在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变成一个地摊文化、杂耍文化了。难道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剩这点玩意了?怎样把中国几千年沉淀的东西介绍出去,必须好好动脑子。”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本次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亦没期望仅凭借一次论坛就能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他愿意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当下我们为世界提供的只是劳动力和产品。下一步我们能够实现的是为世界提供知识,但这仍属生产工具的范畴。我们真正能够对世界有所贡献的时候,将是我们能为这世界提供智慧的时候。这可能需要三四百年的时间,到那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说中华文化得到了复兴。这已经是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事情了,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趟开一条路。”

  泗水人的“博鳌梦”

  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如今,这座海拔340余米的山丘,在行政规划上属于曲阜。但在地理位置上,却位于曲阜、邹城、泗水三县市交界处。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发起,位于尼山东麓的泗水于2008年成立了尼山圣源书院。

  尼山论坛带给泗水的更大“野心”是,将来能实现“南有博鳌,北有尼山”的愿望。许嘉璐说,“我也这样期望。但我们这是第一次,我们没有在尼山论坛之前积累什么经验。我相信,经过几届之后,慢慢地它会自动生成一个在世界有一定名气,在国内是一个著名品牌的论坛。那时候,可能就是又一个博鳌论坛的雏形了。” 

 

(责任编辑:张政泽)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