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民进要闻

观《巴山秀才》 品巴渝文化

发布时间:2007-06-22
【字体:


《巴山秀才》剧照


    6月20日晚,百余名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的两岸学者在洪崖洞巴渝剧院欣赏了四川省川剧院的力作《巴山秀才》。此剧由“四川鬼才”魏明伦编剧,根据清代光绪二年四川“东乡惨案”的史实改编,描写秀才孟登科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目睹惨案后逐步觉醒、仗义鸣冤的过程。

    《巴山秀才》的对白和唱腔虽然都颇具四川特色,但是似乎并不影响海峡两岸的学者的观赏,大家随着剧情的起伏,心潮也不断跌宕起伏。川剧语言特有的幽默,也不时引起观众阵阵笑声。演出结束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起立,掌声、叫好声经久不息。


大家为精彩的演出热烈鼓掌

    出了剧院,不少学者仍为这场精彩的演出而感动。王士弘教授的夫人黄瑛女士抗战期间曾在重庆居住过一段时间,小时候就看过川剧《大闹天宫》。虽然当时还看不出门道,看着就是猴子打架,但给儿时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黄女士说,台湾也有大陆的川剧团去访问演出,他们几乎一场不落。多年后回到重庆,没想到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又重温了儿时的记忆,觉得非常亲切,意犹未尽。

    台湾铭传大学蔡信发教授是个地道的京剧迷,今天第一次观看川剧,他也赞不绝口。他说,这出川剧情节极为生动,非常吸引人。特别是结尾,没有按照戏剧善恶有报,皆大欢喜的常例,而是不落俗套,御赐毒酒让秀才含恨而终,给人感觉非常真实,非常震撼,让人回味良久。

    语言的考究,表演的细腻,唱腔的优美也都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地方。此外,不少学者还表示,这部戏剧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大家对巴蜀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川剧作为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剧种,在这里仍然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较好结合的一个典范,这与研讨会的主题也是互相呼应的。

(责任编辑:温迪)

作者:杨宗麟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