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民进要闻

德国工业4.0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3-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中国制造2025》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人才培养。”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北京万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表示。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政策措施的提案》。作为该提案的执笔人,张锦参与了前期的多次国内外调研。她和记者分享了调研中的诸多心得。

  “我们先来看看德国。为推动工业4.0,德国制定了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从产、学、研,以及基础技能等各环节均有相应的措施。‘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的高水准技术工人,离不开其合理的人才结构——从顶端提出系统设计思想的科学家到底端操作层面的技术工人,呈完整的正金字塔结构。”张锦介绍说,德国有大约200所应用科学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以培养制造业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并且注重推行双元制应用技术人才教育,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教育及实训,学生不经过企业实习不能毕业,使学生出校门即可投入工作。在职教育为中专、大专生提供了后期教育提升和个人发展的路径,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德国企业法规定企业有责任为社会提供实训岗位,提供实训岗位的企业可获得减免税收的奖励政策。德国有大约50万家企业向年轻人提供培训,有80%以上的培训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

  “以上这些,成为德国工业4.0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其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与《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相比,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张锦建议重视与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培训,并将此工作列入国家“十三五”相关规划中。她认为,我国的工业标准和体系与德国相近,可以选拔制造业各领域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赴德国培训,加大力度培养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人才,同时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列为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为参训合格人员提供补贴政策,将这些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快速转化为《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系统技术能力,着力培养系统级和总体级人才。

  对于现有技术类职业院校的升级改造,张锦认为也非常必要,希望国家能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实训基地,科学合理地设置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课程,开展实训科目等等”。

  提案中还提到,国家应为接收实训的企业提供补贴及减免税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同时,出台政策,把实训基地建设纳入《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中心和孵化中心的建设中,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促进《中国制造2025》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不同工业领域的工具及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作者:吕巍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