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民进要闻

民进中央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 2022-09-13
【字体:

《团结报》(2022年9月10日 第04版)

  教师的学风、学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识才学,教师的终身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潜力,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孕育在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之中。因此,尊师重教、为教师发展克服困难提供支持、创造环境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民进中央与教育界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共聚一堂,举办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2022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献计出力。

  基础教育强师之路 在专业发展服务体系上下功夫

  今年4月份,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涵盖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的15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强主要在于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当前社会信息化变革、国际竞争、疫情影响下的在线教育飞速发展、“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对基础教育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下一步将如何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任友群认为要在师德师风建设、完善高层次的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对于如何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介绍了武汉的经验。他表示,武汉建设了有机结合的培训架构,自下而上建立职责明确的校、区、市、省、国家五级的金字塔形教师培训体系。同时开展试点先行,推动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让大学的教师在中小学,中小学的教师在大学里学习和带学生,通过这样实施混合制研修,培养学科的种子教师和学校研训的引领者,帮助引导提升学科的教研水平和项目的研究能力。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则把目光放在了基础教育专职教研员身上,她指出,我国的教研队伍是保证我国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教研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目前的教研工作和教研员队伍建设,仍存在教研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教员业务能力提升和培训也缺乏制度保障。

  孙惠玲建议,要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的职能,明确教研员队伍建设、专业标准和具体的要求。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教研员?教研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国家和各地应该出台严格、明确、科学的专业标准。各地应该尽可能分学科、分学段配足、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持续提升教研员的专业能力。

  欠发达地区留住优师之路 加大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

  自2021年起,我国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着力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在本次教师发展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发布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中,就对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通过线上问卷涉及10个中西部的省份和直辖市,线下前往6个省份的7个县开展实地调研,宋萑了解到,目前欠发达地区教师主要面临着工作负荷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和教师发展的支持待提升、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水平有待提升、教师激励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宋萑建议,在教师待遇方面,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资金投入与财政支持,重点向中西部的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着力提高乡村地区教师的薪资待遇、生活水平,落实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完善乡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跨界学习共同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大学教育研究者、优质学校教师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脱贫县中小学教师形成跨界的学习共同体。”宋萑说。

  实际上,探索和尝试一直在延续。作为较典型的西部县域,2021年,贵州省金沙县在民进中央的协调下,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集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为一体的金沙教育研究院和三所附属实验学校,推进知名大学、地方政府和实验学校深度合作,通过成立县域教科研机构,统筹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工作。金沙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级教师陈艳娇表示,针对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金沙目前在尝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与培养教师的规划能力,通过县域教师发展部门制定本区域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指导学校制定教师的发展规划,学校帮助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实现县域规划、学校规划、个人规划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形成发展共同体和发展合力,与此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逐步引导教师体验和追求职业幸福。”陈艳娇说。

  教师自我提升之路 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16门课程新的课程标准》,跨学科成为各科课程标准的高频词语。跨学科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这是时代变革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阅读则是知识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中小学教师也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这次的论坛上,专门把中小学教师阅读作为一个重要议题。

  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靳彤发布了《以阅读促发展 我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研报告》,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1405份。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师基本阅读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师的阅读计划性、主动性、互动性均有待提升,同时,存在着青年教师基本阅读状况水平总体偏低、高学段教师阅读状况总体水平偏低、理科教师总体阅读状况水平较弱、乡村地区教师阅读水平亟待改善等问题。在对调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靳彤指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近几年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无论是基本阅读状况,还是跨学科阅读、数字化阅读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内外结合,从政策、机制、环境、认识等各方面入手,由政府、学校、个人三方协同努力,共同来促进教师阅读,并通过阅读促进教师发展。

  “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为教师如何读书、读哪些书提出了建议:“老师们的书单可以分三个部分,如同三个圆圈互相套在一起。最外围的那个圆圈就是通识部分,中间的圆圈就是跟自己从事的专业有关,最小的圆圈就是自己感兴趣的,这三个部分可以交错进行,但是一定要有计划、形成系统。”温儒敏认为,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进修计划,不仅是培训,更重要的是阅读。此外,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更新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措施来鼓励和支持老师们组织读书研修的小组,引导良好的读书氛围。

作者: 李可
责任编辑: 叶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