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地域”责任 发挥“领域”优势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37年来,统一战线坚持把毕节试验区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创新平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倾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腾飞发展的奇迹。
民进中央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37年来,立足金沙县深耕“地域”,坚持“金沙所需、民进所能”,积极联系引进全会资源,以结对帮扶、捐资捐物、送教培训、建设工程项目等多种形式,打造“同心·彩虹行动”社会服务品牌、实施“开明”系列项目;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上升到毕节市层面推动教育“领域”,为“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2024年4月28日至30日,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率民进中央调研组,赴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等地,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调研。图为调研组在金沙教育研究院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金沙县基础教育领域,民进共开展帮扶活动377次、受帮地点约410所、捐资捐物价值逾10656.5万元。民进元素广泛而深入地存在于金沙县城区及26个乡镇街道,遍布教育领域的图书馆、操场、实验室、音乐室、计算机室、食堂等硬环境,以及校服、班班通、课桌椅、书架、书包等,民进元素还浸润在合唱团、书法组、美术班、篮球队、师资力量上,体现出民进与金沙枝叶相交、血脉相融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的帮扶状态。
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民进中央深刻领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涵,始终与时代要求相和、与金沙发展所需相应、与民进所能相宜,以帮扶工作为着力点,坚持政治性、公益性、务实性,以切实履行民主党派职能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在中共中央层面积极建言献策,在基层社会层面努力扎根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递,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之治”优势,集中民进力量于一隅,办成了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资设施、优化教育环境等一系列县域大事要事,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也推动了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充分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以民进组织优势推动帮扶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民进中央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等优良传统作为真心帮扶金沙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久久为功。当地群众评价“民进开展帮扶是非常实的”。民进中央发挥组织优势,持续完善帮扶金沙的体制机制,发动25个民进省级组织与金沙下辖26个乡镇街道先后结对,形成了帮扶关系全覆盖;贯彻“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理念,在科技、产业、教育、健康、人才和重大项目工程等全面发力,形成了帮扶领域全覆盖。探索“准制度安排”,持续14年派出机关干部挂职帮扶,发挥“专职”桥梁作用,保障民进各级组织与金沙的双向奔赴、所需所能的深度匹配与项目的落地落实。
2025年2月18日至19日,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队赴贵州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调研。图为在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第三实验小学调研。
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打造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民进教育主界别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占比1/2至2/3,家国情怀和教育热忱浓郁,顺应“以县为主”教育治理模式,针对县域基础教育发展难题,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下“被抽空的县中”,在帮扶中将教育界别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联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金沙县人民政府合作,先后共建金沙教育研究院及五所附属学校,完善优质教育链,将人民群众向往的教育办到家门口。实践中摸索出“高校——政府——机构——学校”四级联动的办学机制,突出教研功能,实施集团化办学,优选管理人才带队伍,以教育教学双教研工作提升等,助推县域教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前,金沙县名优骨干师资增长率达80.63%,新增立项县级以上课题450余项,有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落地运用,2024年中高考综合评价全市第一,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等,中考优质生源流失率从2019年的65%降至25%。民进与金沙同心合力,打造了有目共睹的“金沙教育”区域名片,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帮扶“金沙模式”。集团校6000个优质学位“一位难求”,成功化解县域老城区入学压力和大班额问题,并启动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1+5+5”行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夯实全域帮扶基础。民进中央通过“望、闻、问、切”,挖掘地方真需,更充分发挥自身政治组织特征和人才密集、联系广泛优势,充分释放“能”的内涵。秉持“对金沙的帮扶是全领域的”“守住金沙基本盘”,将对金沙的全域帮扶一以贯之,支撑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先后助力协调黔北电厂、胜天水库、开明同心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发挥浙江、江苏、广西、贵州等民进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联引医卫资源开展“开明健康”行动,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下沉协作,援建医共体智慧医疗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形成“横纵近远”医卫帮扶格局;依托人文底蕴,建设同心彩虹共享田园,助力乡村振兴;推广4.6万亩野生紫萼种质资源,打造“金沙玉簪”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等,构建教育辐射全域的“1+N”立体化帮扶格局。
2024年4月28日至30日,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率民进中央调研组,赴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等地,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工作调研。4月30日,调研组在金沙县召开调研座谈会。
充分发挥帮扶对象的比较优势,想干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打铁还需自身硬,帮扶工作开展状况与成效,首要取决于本地发展思路与格局。金沙县将与民进中央的对口帮扶关系一以贯之,县委、县政府切实践行优先发展教育理念,坚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接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自己的教育。从尊师重教、经费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体现对县域公办基础教育的极端重视。金沙文化底蕴深厚,开放、包容、融合;产业基础良好,具备优质资源承接能力;群众勤劳淳朴,自身需求清晰,发展内生动力强;各级干部政治素养强,班子凝聚力强,确保相关理念政策与帮扶工作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为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民进中央教育帮扶的“金沙模式”,为提升县域帮扶工作提供借鉴。民进中央的帮扶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擦亮区域名片,深化教育帮扶成果,为西南地区县域教育发展提供了“金沙经验”。针对新时代发展机遇,鼓励围绕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三大主题,进一步拓宽帮扶工作领域,创新形式内容,完善制度机制,推动“需”与“能”的精准契合,丰富组团式帮扶实践与理论。注重调整中央-基层、施动-受动的位阶差,围绕县域经济体发展瓶颈、城市现代化转型、基层社会治理等,推动与民主党派履职及自身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彰显帮扶工作双向教育的意义,增进对基层的感情,为发展困境切实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资源支持;激发基层对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能力的认知与自信,实现物质援助与精神引领双互动,扩大帮扶工作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叠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