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水之滨 同心书写“两山”答卷
民进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综述
9月,赣鄱大地绿意依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率队赴江西省吉安市开展调研,了解吉安在“三水”统筹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方面的情况,探寻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路径。
一个“两山”理念的转化实践
穿过一条青石板路,调研组来到了被2.6万棵香樟树围绕的吉州区兴桥镇钓源古村。这个曾因人口外流、建筑破败而濒临“消失”的古村落,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餐厅里吃地道的土灶饭,在陶道馆捏制陶器,在古法榨油坊里亲手榨菜籽油……精心规划的32个打卡点,串联起古驿道与四季花境。50余种业态覆盖了非遗体验与农事研学,每位游客都能深入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2021年起,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投入资金系统性修复古建筑并利用古樟群落和‘七星伴月’水系打造独特景观。并引入专业文旅团队整体运营,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景区就业、分红等途径增收。”当地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上半年,钓源古村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实现营收1300余万元人民币,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户均增收4万余元。”
“前期投入资金数目不小,这笔钱从何而来?”调研组提问。
“我们首创‘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古村贷’模式,对古村森林碳汇、古建筑文化遗产等全要素进行评估,从农商行获得8000万元绿色融资,用于水系连通工程、古建筑修复及零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回答道。
钓源的焕然一新,正是吉安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一个生动缩影。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和重大课题。要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协调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蔡达峰对吉安在造林碳汇项目减排量预售制度、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表达了认可,同时也强调了工作中科技经济手段与文化社会手段的协调性,“未来的难点在于打破行政治理架构和部门分工,突出‘山水统筹’,推进综合治理。”
一支懂生态、会监督的队伍
“原来我们已经到过江西这么多地方。”在参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成果展时,调研组看着遍布全省96个县市区的调研足迹感慨道。2021年以来,民进中央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集中交流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等方式,在江西开展现场调研62次。
在白鹭洲调研赣江岸线生态保护情况时,看着江中游泳的市民,在赣江边长大的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钟斌倍感欣慰,他认为这直观体现了水质的改善。同时,他提醒,在关注大江大河的同时,更要将目光投向中小河流,警惕畜禽养殖和工业园区带来的潜在污染。
专家建言,既是问题“解法”,也是潜在风险的“预警”。
“要高度重视防范水库的突发性水污染。”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说,“吉安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发达,建有51座大中城市和1000多座小型水库,需要注意气候异常等导致的特殊污染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则从研究角度提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对突发天气事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应对方式的研究。”
在专家之外,5年来,民进中央还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推动全会提升民主监督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批懂生态、会监督的骨干力量。目前已有26个民进省级组织承担专项民主监督任务,其中15个省级组织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民主监督。
一段新征程的多党合作佳话
“五年来,民进中央坚持‘做诤友挚友,不当过客看客’,做深做实专项民主监督。”民进中央副主席何志敏道出民主监督的初心。
这份“做实”,也体现在一份份整改清单上。每年,江西省都会针对上一年度民进中央反馈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江西始终把支持民进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作为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关键抓手。”江西省副省长万广明说,“我们全力抓好历年来民进中央民主监督报告反馈问题的整改,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强跟踪问效,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销号。”
“我们充分发挥在江西的优势,当好民进中央和江西之间的‘桥梁’,组织力量开展常态化定点调研,跟踪了解民进中央民主监督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推动监督成果落地见效。”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卢天锡说。
截至目前,2021年至2023年民进中央向江西省反馈的41个问题,37个已完成整改;2024年反馈的18个问题,已有7个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其他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民主监督的成果正在从纸上落到地上,融入绿水青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