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新闻 > 民进要闻

抓选题 抓机制 抓队伍

——民进把牢关键环节推动参政议政效能全面提升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进要学习光荣历史,不忘合作初心,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履职水平,更好服务大局。”近日,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讲话中表示,要以优异成绩向民进成立80周年献礼,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场会议,既是近五年民进参政议政工作的总结会,也是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动员会。与会人员围绕全面提升参政议政效能等议题分享履职经验、交流工作方法,就如何更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表意见建议。

  胸怀“国之大者”——

  把准建言“方向盘”

  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党派提案230件、界别提案140件;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62次、形成监督建言材料230余篇;接收社情民意信息41860条、编报7709篇、全国政协采用2534篇……

  参政议政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五年来民进的履职实绩,而成绩的取得,源于民进始终将全会履职能力与新时代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发挥界别优势,聚焦“国之大者”,关心民之关切。

  教育是民进人不变的情怀。

  围绕全面振兴县域高中教育、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建设等课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深入调研,2021年至今,参与完成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书面建议、报告8篇;参与提交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素材3篇;参与完成全国政协大会、联组会、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口头发言3篇、书面发言5篇;参与提交全国两会提案40余件……

  各地民进组织也发挥界别优势,聚焦教育领域。以上海为例,五年来,民进上海市委会结对市教委,聚焦职业教育、科创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主题,累计开展调研50余次,提交教育领域提案建议60余件。与此同时,持续举办上海民进教育论坛等品牌活动,构建高质量建言资政平台。

  深耕教育老阵地的同时,民进也在积极拓展新领域,展现履职新作为。

  2021年6月,民进中央对口江西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启动。民进中央及民进江西省委会结合江西实际、发挥民进优势,扎实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四年多来,已向中共中央报送年度监督报告4份,向江西省反馈9个方面59条监督意见和200余条问题线索,提交书面建议8份、会议发言2篇、提案1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0余篇,带动履职效能和建言水平新提升。

  科技事关国家战略,医卫事关民生关键。作为民进中央在新领域履职的重要力量,五年来,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聚焦科技医卫领域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课题,如“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和人才培养”“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等开展调研,为民进中央在科技医卫领域履职提供了专业支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激活“机制引擎”——

  提升建言“竞争力”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参政议政的催化剂。

  这五年,民进全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将历年积累的优秀经验做法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先后制定4个参政议政相关条例以及5个配套细则办法,进行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有力有效地规范了全会相关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民进中央高度重视协同联动共享机制建设,聚焦重点任务,以同题共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和专项民主监督为牵引,以创新性开展调研课题备案结案工作为抓手,形成履职活动之间、议政建言成果之间互相转化机制,有力促进履职效能提高。

  在渠道、资源、信息、成果共建共享机制下,一批具有全国影响、民进特色的参政议政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五年来,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5次、开明文化论坛5次、开明出版传媒上海论坛5次、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8次、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9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2次……议题更聚焦、阵容更权威、执行更高效、成效更扎实,品牌活动的辐射面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民进中央的带动下,民进各级组织持续在完善制度和机制建设上发力——

  民进河南省委会致力于打造“建言者说”议政平台和专委会交流互动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职能部门业务负责同志座谈交流征集社情民意信息,举办37期“建言者说”专题会议;通过加强专委会与行业协会对口联系、组织开展调研座谈,引导各专委会发挥专业优势,发掘更多高质量信息线索。

  民进湖州市委会积极构建“矩阵式”格局,健全示范引领机制,打造领导班子为牵引、市政协委员为龙头、全体会员为主体、专家学者为支撑的“10+752+X”履职体系,实施“一会员一信息”责任制,构建以上率下、集智聚力、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民进成都市委会出台《参政议政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会员履职考核;修订《调研工作制度》,完善会外机构、专家支持调研制度;制定《信息工作奖励办法》,每年安排经费奖励撰稿人;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每日发布信息热点,定期反馈渠道动向。

  ……

  各级组织形成的众多有特色、有实效、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合力助推民进全会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提质升级。

  锻造“硬核队伍”——

  培育建言“生力军”

  参政议政,关键在人。五年来,民进全会积极探索集智聚力新方法,形成中央统筹、分级维护、资源共享、快速响应的人才网络,为民进履职提供全领域智力支持。

  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民进北京市委会将“人才+平台+组织”的协同建设作为战略基点,致力于打造一支层级清晰、衔接紧密、支撑有力的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同时,动态更新组建10个履职领域近200人的参政议政青年人才库,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履职实践锻炼,构建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

  为激活青年生力军,民进重庆渝北区工委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创新性建立了“观察员制度”,定期征集社情民意“金点子”,按职业领域把全体委员分入“教育板块组”“行业板块组”“咨询板块组”,鼓励青年会员直接参与重点课题调研,促进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拓展智库合作模式,发挥好专业智库队伍作用,是民进为高效整合会内外力量、强化集智聚力能力的有力举措。

  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副院长张凤介绍了民进中央与科技战略咨询院的合作交流机制。“作为民进中央重要的参政议政合作平台,我们每年都会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邀请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形成了系列参政议政成果。”

  自2017年探索在无锡市各相关委办局聘任智库顾问后,民进无锡市委会2022年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重新梳理聘任方向,以新一轮智库顾问团队的成立深化借智借力机制。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两轮智库顾问中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也有部分来自民盟、民建等其他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使智库真正成为一个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高效平台。

  为深化会外沟通联系,广泛集智聚力,近年来,民进不断健全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信息员“两支队伍”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联系、建立履职记录、形成良性互动。

  作为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陈振楼自2021年起以特邀专家身份,先后参加了27次民进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向民进中央提交了22份意见建议。其中,关于加强长江流域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建议获中共中央领导批示,关于大力加强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8份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

  2023年,宁波工程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帕哈尔丁·赛福丁被聘为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信息员。“在传递民声、建言献策的同行路上,我逐渐读懂这份工作的价值与分量。”会议现场,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帕哈尔丁·赛福丁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民进为我们搭建了直通决策层的‘桥梁’,让基层的声音能够跨越层级抵达关键处,这份信任与支持,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最大底气。”

  80载风雨兼程,民进的参政议政之路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面向未来,民进将以更扎实的工作传递民声温度,用更务实的建议服务发展大局,推动全会参政议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作者:王佳雯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