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刁宏斌:文化遗产保护与多党合作的践行者向德

发布时间:2021-06-21     来源:民进陕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向德,被分配到西安市文物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了,曾主编出版了《西安大遗址保护》《西安博物院》等专著。因其杰出贡献,时代曾赋予了他众多的头衔:西安博物院院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民进西安市委员会主委。

  在他的身上既有种温润的纯粹、一种高尚的清澈、还有一种学者的儒雅。“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他曾经主持过许多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为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奠定的良了的基础;作为民进西安市委主委,他是西安多党合作的亲历者和践行者,多党作的舞台曾活跃着他的身影。

  一、文化遗产保护履行者

  2014年之前,向德长期担任市文物局领导,分管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在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为西安大遗址保护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是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开拓者。

  西安作为13个王朝建都的城市,大遗址众多,著名的有四大遗址之称的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保护这些大遗址一直是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由于其占地面积巨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矛盾,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向德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主持实施了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展示项目,受到了当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专家和代表们的好评,也对今后的大遗址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以后主持的汉长安城遗址内的桂宫、凌室等遗址的保护展示项目也为了大遗址内的考古遗址实施保护和展示开了先河。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及随后的环境整治与博物馆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日合作的一项文化合作项目,方案是由中日双方一流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多次研讨所确定的。向德从头至尾参与并主持了这两个项目。项目的完成受到了教科文组织及中日双方专家高度评价,也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一个成功的重要作品,为以后的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遍布西安的各个遗址上,在文物普查的乡间田野,学者向德有时候很难和小心翼翼挖掘土方的当地农民区分开来。也许,唯一的区别在于对遗址残存流露出的内行才会有的兴奋目光。正是这些踏实、繁杂的感性研究和亲自参与,他组织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规划》、《杜陵保护规划》已经由陕西省政府公布执行,《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的,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重任在肩:有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和兴教寺塔五处遗产参与其中。向德担任了西安申遗工作的技术负责,直接参与了2006年开始的八年的申遗历程,于今年六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西安博物院的开拓者

  西安博物院当年是省、市重点项目,向德参与了从策划、设计到后期的建设施工、陈列展览制作等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隆重开馆,从而结束了西安没有市级综合博物馆的历史。

  西安博物院占地245亩,集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小雁塔、荐福寺、博物馆和公园为一体,这是国内其他博物馆少有的,博物馆事业之外又多了一项保护小雁塔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

  博物院由于特殊原因,成立之初是由苗圃、文管所等四家单位组合而成,占地面积大、管理内容多,但是专业人才少、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弱。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开馆至今的五年多时间里,集内行、学者、院长于一身的向德,团结带领一班人兢兢业业、刻苦学习、不懈努力,使博物院不论是在陈列展览、社会服务还是藏品管理、社会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短短五年,西安博物院先后获得了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小雁塔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雁塔晨钟曾经是长安城黎明的象征,如今,悠扬的钟声被多姿多彩的“夜宴·小雁塔”、雁塔祈福、荐福大庙会等文化主题活动所放大,社会功能日益显现。每年一度的荐福大庙会被媒体誉为西安最具文化底蕴的庙会,已充分融入市民生活,成为西安博物院文化活动推陈出新探索的成功范例。

  向德曾组织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大遗址高峰论坛中的《中国古代都城文明展》、2011西安世园会的《陕西国宝文物精品展》、《金辉玉德》、《西风东渐》、《龙腾荐福》等30余次国内外展。移动博物馆走进院校、社区、农村等活动,生动地宣传了文物保护知识。尤其是面向年轻一代,他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了生动的博物课堂。博物院抓住“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科技之春宣传月”等契机,举办科普展览、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端午节“我们的节日”这些主题文化活动,深受青少年欢迎。

  2010年,西安博物院正式加入了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行列。向德以学者的智慧,面对博物院既有博物馆又有小雁塔这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特点,采取免费不免票,对市民开放晨练等一系列措施,为免费开放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针对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整,将市民晨练时间延长到早九点、团体参观从一人一票调整为一团一票等,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领票和参观通道,妥善处理了博物馆公益性和重点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市民、游客的好评。

  西安博物院在接待许多外国元首和贵宾,以及贾庆林、刘延东、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时,向德既是官员,更像是专家,从历史文化的深层面解读古城3000年往事,展示了学者的风采。

  三、多党合作的践行者

  做为民主党派的成员,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贯穿着向德生命的主线,他关注社会的发展,反映群众的心声。在担任市政协副主席、民进西安市委会主委期间,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除认真完成每年各项视察任务,认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外,向德以专家学者的背景和民进市委主委身份,提出的《关于抢救小雁塔规划用地保护历史文物的建议案》、《关于建立和完善古城文化标识,彰显西安城市特色的建议》、《关于加大世园会宣传力度》、《关于建设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提案调研等参政议政重头戏,都是亲自参与全过程,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担任民进西安市委主委时,怎样当好民进西安市委主委班子的班长,带领西安民进的近1800多名会员和中共市委保持一致,“同心同向”为建设和谐西安做贡献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向德坚持民进老一辈与中共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把西安民进的自身建设和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率领西安民进会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确保会务工作迈上一个个新台阶。2010年,民进西安市委会获得“全国先进地方组织”称号。2011年市委会机关又被民进中央授予优秀机关称号。

  向德始终不忘自己的民进会员和学者身份,一边文物保护上你倾力而为,一边深入调研、积极参政议政,为西安建设奔走呼吁,不知疲倦地耕耘和奉献着。他所取得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既是领导又是朋友,他给人永远都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无论和谁在一起,他总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周围每个人都感到轻松愉快,如沐春风。

  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是多党合作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民主党派的日常工作中,社会服务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参政党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的重要渠道。2002年,向德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接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就一直惦记着能为西安民进社会服务工作引进一些资源。果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东亚四国事务的北京代表处,联系到了香港明爱基金会等一批公益慈善机构和个人,从此,市委会开启了社会服务的一片的天地。从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北京代表处邀请捐助人专程赴西安考察山区教育开始,到2008年完成山区教师培训,通过向德主委联系、北京代表处搭桥、市委会监督,共引进资金200多万元,重建了周至县王家河乡小王涧小学、蓝田县汤峪镇汤二小学,为蓝田县汤峪镇张坡小学建设了配套设施。

  如今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向德依然在不知疲倦地耕耘、奉献。周围的人常常惊讶于他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而他只是淡淡一笑。精神上的收获使他在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之外,也在寻求人生的超越,“我们面对的社会飞速发展,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精神上我们应该保留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保持一份人文主义情怀,而不是过于现实和功利。”

  这就是向德,一位文化遗产保护与多党合作的践行者。

作者:刁宏斌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