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社会服务>扶贫故事

建言菜篮子 甩掉穷帽子

——民进江西省委会以蔬菜产业大调研课题推动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民进江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这场与贫困进行决战的征程中,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如何用好资源禀赋,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民进江西省委会以开展大调研为契机,走进田间地头摸实情,立足建言献策促脱贫。

  顺藤摸瓜:感触老百姓“种菜难”

  2015年开始,民进江西省委会连续多年组织队伍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农业批发市场考察,听取蔬菜种植大户、经营大户、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蔬菜产业是江西脱贫攻坚的希望产业,未来可期。于是,就选择了“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江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研究”的课题,伴着精准脱贫攻了几年关。在此期间,我们也发现农民种菜也存在不少难题。

  首先是“卖菜难”。2016年5月27日,民进省委会主委汤建人领题前往广昌县专题调研,在田间地头与头陂镇羡地村村民邱国生拉起了家常。才起了一个头,邱国生就接过话说:“我认为种蔬菜是目前农业产业最好的一个项目,包括经济作物,它效益是最高的。它生产周期比较短,市场价钱比较好,比种莲子、种烟叶的效益还要好。”

  “有些什么问题嘞?”汤建人问。

  “主要问题就是种菜容易卖菜难。”邱国生回答。

  “怎么会难呢?”汤建人紧接着问。

  “差不多要消耗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卖菜,这样生产时间就没有了,人也很疲劳。价钱如果说不好的话,今天就是5分钱都要卖掉它。不卖它就要烂掉,烂掉你就1分钱没有。”邱国生讲。

  随后,汤建人问及个中缘由,有市场吗?有需求吗?邱国生回答说:“有需求,但是我们花费的时间太多了,比如说我们的菜基本上没有烂掉的,都卖掉了,但是我们要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去卖。”

  其次是“保鲜难”。2017年10月,民进江西省委会大调研课题组前往赣州石城的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那天课题组去得很早,9点多调研正好快结束的时候,一辆清晨前往县城贩卖蔬菜的小货车正好驶回。小货车的后车斗里,还堆积着一些蔬菜。接受访谈的农场老板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凑上去看后车斗。车斗里的剩菜多半不成样子了。清早这些菜运到农贸市场,码在摊位上,来来往往的客人路过,都喜欢翻一翻,拣一拣,有的人还习惯把堆放在最下面的蔬菜翻到最上面来,看一看新鲜度,讨价还价一番。这么一倒腾,往往没有卖多少,菜就被翻得不成样子了。

  “这些蔬菜是卖不出去的。但是如果是自己吃就没有问题,放在水里泡一泡,又能恢复不错的样子。”他的表情中似乎也略带了一种辛酸。接着他又翻出一些外表完好、颜色新鲜的,送给做工的菜农们。

  没错,新鲜的蔬菜从摘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迅速失去鲜活,这个过程是很快的,可以精确到小时,早上八点的蔬菜和九点的蔬菜就会有明显的区别,过了早市,很多蔬菜就不太可能卖出去了,只能运回来进行处理。在经济学上,这就是无法忽略的成本损耗。我们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今天发出去的蔬菜,虽然卖出去的价格还算合理,可是加上这些无法忽略的成本上的损耗,增加的基数一稀释,其实单位产量的蔬菜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很有限的。

  再次是“收益难”。本来卖菜难、保鲜难,老百姓就更希望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在效益上有提升。如果把蔬菜卖到县城去,产生的经济效益大概会是基本粮农作物效益的三到四倍;如果能够卖到所在的设区市,能够达到十到二十倍的效益;而如果能够卖到上海、武汉、厦门、广州等一二线城市,则能够达到五十倍以上,甚至百倍的效益。

  这只是理想的状态,事实上如果要将蔬菜远销,一方面,蔬菜要进行长距离保质保鲜运输,其背后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是目前绝大部分农民,甚至是农业企业、产业园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江西省蔬菜面积基本稳定在70多万公倾,年产蔬菜1300多万吨,但由于受到山东、海南等蔬菜产业大省的竞争,再加上大批农民外出务工、转移就业等多重因素,江西省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很多地方农村不再向城市供应蔬菜,而是大量购买从城市分销下来的蔬菜。农民自己种植的蔬菜,也往往只在本地农贸市场销售,销售半径太小,市场容量小,加之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随行就市自行销售,农民自种蔬菜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极不稳定。

  江西的蔬菜不仅卖不到上海、武汉、厦门、广州,甚至连江西省的蔬菜供给都没能实现自给自足。根据江西从不同渠道调研得到的数据看,江西省蔬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居民的需求,购进与外销相抵,江西每年大约从外省净进口蔬菜量达50%,有的县甚至90%靠外部调入,这样的现状是很令人担忧的。

  建言献策:护好老百姓“金菜篮”

  带着这些难题,民进江西省委会大调研课题组又前往宜春市、赣州市、新余市、抚州市以及省外的山东省、广东省等地调研,对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把调研变为建议。通过长时间跟踪,民进江西省委会撰写了关于江西蔬菜产业的调研报告,在深入分析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对策:一是搭建平台,建设现代蔬菜产业网络平台体系,降低蔬菜从采摘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量;二是制定政策,出台江西《关于建设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的指导意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蔬菜产业生产、销售乃至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相关环节;三是科学规划,精准发力,通过市场进一步拉动江西蔬菜产业的发展;四是强化责任,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以建议促成共识。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认真听取了民进江西省委会的调研成果汇报,并作出了批示,推动江西全省上下逐渐增强了“江西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能够兴赣富民”的共识,推动赣州市在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将蔬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为一些县区产业扶贫、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赣州市全力打造了“一心、两带、三区”产业布局,坚持“品牌兴菜”发展战略,催生了一大批蔬菜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和蔬菜专业村。赣州市还对蔬菜的流通网络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蔬菜产品畅销粤港澳、江浙沪和海西地区,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除此之外,赣州市还依托科技创新,将蔬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了有力有效推广,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蔬菜产业的飞跃发展。

  用共识换来政策。在大家的共同期盼下,2019年,江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江西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8-2022)》,着力推动江西冷链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既解决了农产品流通“保鲜难”的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居民消费升级。2020年3月,江西出台了《关于推动我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大调研成果高度相关。赣州市也专门出台了系列扶持鼓励政策,设立蔬菜产业发展资金,对基地钢架大棚、生产设施和土地流转等进行奖补。据了解,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现在每年可以提供时鲜富硒蔬菜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了周边27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梓山镇潭头村的贫困户们不但一样可以种菜,每月还有务工工资,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蔬菜产业扶贫工作已凸显了实绩,为赣州乃至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我们的大调研报告,之所以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管子·君臣上》说:“夫民……合而听之则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好就好在只要是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添砖加瓦发挥效用的意见建议,党都虚怀若谷地接受并吸纳。这一点,在我们开展大调研的成果中,得到了现实注解和生动实践。

  不忘初心,驰而不息。在脱贫攻坚,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既是监督者,也是参与者;既是建议者,也是实践者。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既是中共中央赋予民主党派的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而调研则是民主党派开展工作的基础。除了蔬菜产业调研之外,江西民进还科学谋划,紧跟形势,积极开展了“引导支持赣商返乡兴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的课题调研。报告呈交之后,均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迅速响应和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驰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持续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孜孜不倦,久久为功,同心同力,共识共为!

  作者简介:卢天锡,男,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

作者:卢天锡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