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民主党派教育领域成员热议中共二十大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19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规划,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引发民主党派成员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备受鼓舞

  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作用

  “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在当前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科学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背景下,再次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与科技单列,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讨论,而且位置前移到第五部分,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有着特别的深意,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

  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同样充满了继续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办学者,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翟志海说。

  民盟河南省洛阳市委会教育专委会委员、洛阳市社会主义学院法学与社会治理教研部副教授陈元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更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他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人才。

  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峰提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人才和创新,而科技、人才和创新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对数量众多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精神文明的提高离不开教育。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必须靠人才,人才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育。”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这样解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力、整体联动,才能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报告让我们教育工作者跳出教育事业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样的变化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民进辽宁省锦州市委会副主委、锦州市实验学校校长孙燕鹏深感使命在肩。

  九三学社广西北海市委会副主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袁泉认为,要坚定办好教育、办强教育、让人人共享教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是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充分诠释。

  立德树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张志勇提出,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学有所教”向“优有所教”转变,从“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教育水平跃升至世界中上国家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2021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91年,与世界教育强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奋起直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这一战略“先手棋”。

  “人民满意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更好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回归到“人”是民主党派成员中的教育从业者的共同心声。

  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主委、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兴方对“升学主义”颇有感触,“各地追逐名校展开竞赛,这一方面体现了的大众对社会评价体系趋同下的焦虑,另一方面更是反映了对个体个性的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人的本质和教育工作的初心,忽略了人的多元性的现实,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本身的浪费。”因此,他呼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导下,教育要回归到树人、育人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的幸福服务。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民盟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总支主委、杜集区段园镇中心校校长陈远溯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办好了,才能留住人,农村才会有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可持续性。”陈远溯说。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立德。”九三学社社员、东北农业大学教师王芊颐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要立德树人,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王芊颐说。

  担当使命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任重道远的奋进征程,须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张志勇认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必须下大功夫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其次,要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重心,把高中阶段教育从重点非重点的“层级化教育”,向更加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从高中阶段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在继续巩固本科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此外,还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培养经济社会急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民盟甘肃省委会副主委、兰州大学物理学教授薛德胜表示,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义不容辞,对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新性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意义重大。需要大力锻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甚至对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与家长的认知与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异,很多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不够重视。”孙燕鹏认为,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还大有可为,应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

  袁泉则注意到,提升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重要且迫切,应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正派,专业能力扎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包括高水平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的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教育治理体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朱永新说。

作者:王欣雨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