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刘琦:多党合作路上的鼓与呼

发布时间:2021-06-21     来源:民进陕西省委会

放大

缩小

  从1997年开始,作为西安民进界别的代表,我担任了西安市人民政协第10届委员,之后任省、市政协委员共计15年。在多党合作的大舞台上,认真履行职责,奋力为人民群众的心声鼓与呼,忠实履行自己应尽的政治责任,先后提出了近240件(次)提案和社情民意,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采纳和落实,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面我就讲几个这方面的小故事。

  一、关注隋唐古灞桥遗址保护

  1994年5月,隋唐古灞桥遗址被发现,时任灞桥区副区长分管文化和文物保护的我,看后陷入了对文物保护的思考和忧虑。隋唐古灞桥遗址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为宏大、桥面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遗址,它的发现不光只是一处实物遗址,必将会对隋唐长安城和隋唐两代历史进行综合研究产生重要影响。那时灞河沿岸建设增多,采沙等行为对隋唐古灞桥遗址保护形成了威胁,保护工作必须尽早进行。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除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外,为了加快对隋唐古灞桥遗址保护,我在省、市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并写信向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郑欣淼同志反映,登门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忧心如焚地呼吁尽快启动对隋唐古灞桥遗址保护。

  2004年10月1日被灞河泥沙掩盖的隋唐古灞桥遗址再次展露真容后,我立即写信给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反映自己对保护隋唐古灞桥遗址的关注和担心,袁书记非常重视并马上做出了部署,随后市政府文物部门对隋唐古灞桥遗址文物进行考证,并对拿出巨资开始实施对隋唐古灞桥遗址保护工程。随后,政府持续开展了对隋唐古灞桥遗址的保护,并于2010年5月在遗址上修建立了灞桥滨河生态公园对群众开放,这让我十分欣慰,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党派成员,向政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能得到重视和有用的,此时的使命感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后来,我又以《建设“八水润长安”,体现古灞桥的风采》为题,就加强隋唐灞桥遗址保护利用致信西安市委。我在信中呼吁:加强对隋唐灞桥遗址的保护,让这座被称为隋唐天下第一桥的古桥从泥沙中走出来重现风采。我的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积极的回应,我相信,将来展示这座世界上最早、最长、最美、举世无双的多孔石拱桥,必将成为中国文化文物史上的一件盛事,也必将成为西安人和西安这座古城的骄傲。

  三、为西安古城墙保护疾呼

  闻名于世的西安古城墙是古城西安的骄傲,他的保护得到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陕西工作的历任领导和关心古城文物的广大干部群众的鼎力支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西安古城墙的保护问题一直在我心里不能放下,看着古城墙遭到破坏的事情更是忧心重重,我把自己的想法诉之媒体,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2001年12月18日,《三秦都市报》发表了《把脉古城墙》的文章,文中写道:“正如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一样,我们在感慨这一伟大工程的同时,也有着一份强烈的骄傲。然而近日,一封来自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市灞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琦的建议信却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座古老的巨龙,重新考虑自己正在对它做些什么,我们在伤害它吗?”这是我写给媒体的一封有关西安古城墙保护的信,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由于近代对城墙保护措施不够,市民保护城墙的意识不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墙的部分地段失修,有些还受到了破坏,我和那些关心西安历史文物保护的人们一样十分着急,急需要更加完善的保护西安古城墙的措施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对此我还将此事写成了政协提案,我在建议中?到:一是增加对西安古城墙作为重要文物应受到妥善保护的意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制定对古城墙保护的有关规定和细则。二是坚决停止在古城墙上举办各类大型的文体游乐活动,严格限制其商业性活动以杜绝和减少对古城墙的破坏。

  我的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政府多次对古城墙的保护进行调研,并积极制定有关古城墙的管理制度。在多方的努力下,2009年市人通过了《西安古城墙保护条例》,规定了西安古城墙的保护范围和管理机构,同时要求文物、规划、建设、市政公用、国土资源、城市管理、水务、旅游、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西安古城墙保护条例》的出台,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保护古城墙的认识水准有着重大意义,对古城墙的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提供了重要依据,从此西安古城墙也迎来了新生。

  三、推动博物馆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2002年5月31日,《人民政协报》载文:政协委员提案将被采纳——西安博物馆免费向青少年开放。这是我《关于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应免费或者低费向青少年开放的提案》得到了政府积极回应,充分地彰显了我们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文章说,近日陕西省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发文,决定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事变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等9个省级重点博物馆,对西安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西安的历史古迹众多高层次高规格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近现代许多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西安这些博物馆,纪念馆是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载体,但由于进入博物馆、纪念馆需要购票进入,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入馆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博物馆、纪念馆却正是他们接受社会主义爱国教育最直接的地方。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作用,在2002年西安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应免费或者低费向青少年开放的提案》。

  如今看到提案建议被采纳,我非常地高兴,这既说明了政府对多党合作的真心实意和对下一代的关爱,也说明了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部门也有努力担当。虽然促成这一件事的最终结果有多种因素,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但我对我们有这样一个多党合作的制度而自豪。

  四、“网开一面”的仁心体现西安开放包容

  2002年8月24日人民政协报载文: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市委书记批示一般违章只教育不处罚——外地车违章可“网开一面”。报道中所说的这件对外地车违章可“网开一面”结果,是对我所提交的政协提案的最好回复,也是西安多党合作中的又一个典型事例,被人们传为佳话。

  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西安,过往的外地车辆越来越多,由于城市交通状况复杂,加之许多路段正在建设,给外地司机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麻烦,因外地司机对西安交通不熟悉,而引起的一般性交通违章日益增多并屡遭罚款。有的外地司机为了减少罚款,只好花一些钱,常常求助于带路的“向导”。

  为了给南来北往的外地车辆创造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树立西安文明开放的形象,2002年7月29日,我专门投书西安市委、市政府,建议对外地车辆的一般性违章“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尽量不采取处罚措施,应在指出违章的同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完成在西安的行车任务,而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

  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的栗战书在详细了解了我的建议后,立即批示:对外地客人、车辆应施之以礼,暖之以情,一般轻微的违章进行教育,不作处罚。例如司机不熟悉交通规定,走了单行线或者进行到交警,应主动向对方指明路线,不可以强行罚款、拖车、吊照,其他类似情况亦应“网开一面”,对本地违章的要严管按规处罚。据介绍,西安市交通支队在接到批示的第二天,便召开了处级干部会议,传达了指导指示精神,制定了具体和措施和条款。

  我作为长期在区县基层分管教育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和党派成员,我提交了许多关于青少年教育、教育改革和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受到了党和政府广泛的支持和关注,对改进工作推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政府工作,增强多党合作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也将在这条道路上为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而继续我的鼓与呼。

  (作者刘琦,曾任民进西安市委会常委、陕西省政协常委、灞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作者:刘琦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