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促发展,携手同心共成长
——记民进萧山区委会教育一支部送教活动
初冬朝阳斜,送教暖人心。11月23日上午,民进萧山区教育一支部暨萧山区城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一)送教活动在萧西实验学校顺利举行。民进会员、城区督学责任区副主任、城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来春霞,民进教育一支部成员、城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一)导师及全体学员以及城区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
镜头一:同课异构 别样课堂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促发展”。研讨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分别由南都小学章玲莉老师和萧西实验学校丁益娜老师执教。章老师的课堂主张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引导学生入境、想象,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丁老师的课堂从学生学情出发,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组织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加通俗易懂。
镜头二:研讨反思 聚沙成塔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评课交流环节是授课教师教学重构的过程,是听课教师教学反思的认知过程,是教师同侪间交流、反思的创新过程,更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修过程。两位执教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体会,随后,两位听课教师代表发言,列举了这两节课的诸多亮点,同时就课堂上观察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分享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镜头三:名师引领 助力成长
杭州市教坛新秀、萧山区名师孔佳平老师首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不约而同地做到了语文要素之间的承前启后,不约而同地关注了“朗读”,通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朗读、指名读、填空读等,通过不同的读,丰富学生的体验,实现了“朗读+”的课堂效果。并由此提出,如何看待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做到三看:一看目标,要对照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课的课后习题设计教学目标;二看流程,一堂课的灵魂是目标,有没有相应的教学流程一一对应、落实,也就是目标落地;三看活动,在这样的目标、这样的设计之下,课堂上的孩子们做了些什么,要有独学、合学、展学等学习活动的安排。
最后,来春霞做活动总结,认为今天的送教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作为参与者,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次参加活动一定要有所收获,作为教师,除了要知道课怎么上,还需要明白课怎么听、课怎么评,从中学习、反思、积累、成长。同时,她还提出,今天的课是“不一样的课堂,一样的精彩”,这也正是本次活动主题“同课异构促发展”的充分体现,不同的老师,教学设计有同也有异,在文本解读、学生活动设计等环节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要素、人文素养的作用。
此次送教活动,如冬日暖阳,是民进萧山区委会教育一支部又一次为萧西实验学校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互助成长,也助力了萧西实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来春霞 责任编辑:闫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