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民主党派成员献计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4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体经济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中明确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近日,本报记者邀请三位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就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畅谈看法。

  记者: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您如何理解?

  钟茂初: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实体经济”是“双循环”的主体,“虚拟经济”只是实体经济循环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必须从属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如果不根据实体经济的需要在当地发展虚拟经济,则会给整个经济体系加大风险,从而导致“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周德文:格外强调“实体经济”,意义特殊。“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实体经济的表述还是“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从“夯实”到“着力”,分量越来越重。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经济的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只有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我国的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是依靠居民收入来支撑的,如果制造业不强的话,建立强大消费市场就是无源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制造业发展,就能推动实体经济,增加信心和预期。抓住了制造业与科技创新,就能保持关键领域的强大制造能力。

  记者: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困难与挑战,该如何解决?

  钟茂初:困难之一是实体经济的内需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的矛盾。既要提高实体经济给劳动者增加收入以扩大消费的能力,也要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困难之二是,由于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导致的“高收益率”,使得资金流向偏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资本的成本过高。

  邵四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格局下,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不确定因素增加,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增加,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只是烫平经济的波动,而不是良方解药。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和困难,我认为要素市场发展是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人力、科技、数据、生产率等全要素驱动发展,才能稳固产业链和供应链;寓改革于调控中,补足民生短板、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应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要推进全要素整合、全角度通联,打造智慧城市、智能科技应用体验场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转换为新动能;金融创新驱动,尤其金融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推出相应的金融生态新场景,形成新技术、新模式与金融跨界融合强场景。

  记者: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应如何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钟茂初:对于为全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起着重要作用的小微企业,政策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通过专门政策为消费需求充足的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将其资金成本降低到小微企业可承受水平;对于能够融入到大中企业生产体系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其稳定的需求订单为依据,提供必要的信贷资金。

  邵四华:建议形成“能贷会贷”“敢贷愿贷”的金融供给和服务长效机制。研发一批真正适应民营、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创新“轻抵押”担保模式等;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外贸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大力发展一对多融资模式,运用小额保险等方式缓释风险,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适应“互联网+”及大数据新趋势,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渠道创新。民营、小微企业客户中高端化,创新大数据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

  记者:结合实际,您认为如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钟茂初:一方面,通过产业链,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将大中小型规模的实体企业,融入到产业体系之中;另一方面,降低虚拟经济的收益率水平,以使资金以较低成本水平回流到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费。

  邵四华:创新驱动、数据支撑、科技引领,应作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三大新动能。具体而言:要着力搭建满足数字普惠金融要求的数据治理体系,鼓励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成立数字普惠金融联合实验室,制定适合各类客户的产品体系和风控模式,打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同时,全面推进实行数字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利用普惠金融风控模型、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工具,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风控体系。此外,要全面筹划启动场景驱动的科技银行建设,瞄准国家和地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助推企业雏鹰-瞪羚-科技领军-独角兽梯次壮大,稳住市场主体等。

作者:马雪彧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