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潘碧灵: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发布时间:2020-05-13     来源:民进湖南省委会

放大

缩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切实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 要带着感情学,推动学习往心里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勇敢的斗争精神、超前的战略思维、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厚的文化功底、亲民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党中央提出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深敬仰和拥戴。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的领袖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统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民生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也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深刻认识总书记是我们夺取改革和发展事业成功的主心骨,进一步增强情感认同,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要全面系统学,推动学习往深里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理念到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到中央,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自然的孕育、发展和成熟过程,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我们要坚持用历史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学懂学深学透,更好地指导工作。
  (一)理论源泉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是马克思对人们以前持有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批判。恩格斯也曾向人类发出过警告,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习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道家、佛教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都具有尊重爱护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比如:道法自然、众生平等。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色发展”,就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
  3、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上世纪30-60年代,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比比皆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八大公害”事件。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一些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开始了反思与研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写的《寂静的春天》中提到:“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称:“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基调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些书籍或报告逐步唤醒了人们的环境觉醒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渐进入了很多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强调绝不容许“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必须要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在多岗位、多层次的领导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量宝贵经验,并持续提炼和不断升华,这些实践经验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基础。在梁家河,带领乡亲们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自建了一个“乡村厕所”。在河北正定,推进“厕所革命”。在厦门,亲自抓禁止乱砍滥伐树木、乱采沙石等工作,强调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使“臭水湖”蝶变为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在宁德,力主立足实际发展生态农业。强调“振兴闽东在于‘林’字”,要求对资源应进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福州,主持编定《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的理念,这是他首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生态环境列入。在福建,2000年,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1年,福建省政府成立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亲任组长,编制了生态省规划。2002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同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在浙江,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2003年,强力推进浙江生态省建设。2004年7月26日,主持召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余村考察时提出了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在上海,要求淀山湖水源保护区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强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和一直关心关注黄浦江两岸生态堤岸的建设。
  (三)宏观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看作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对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三期叠加的重大战略判断(即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2016年1月5日,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26日,总书记又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9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个一”(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19年12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四)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八个观”:一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四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五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六是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七是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八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三、要联系实践学,推动学习往实里走
  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形成之后,又会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认识论,也是重要的价值观、重要的方法论。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归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联系实践,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和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
  (一)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过去,由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我国部分区域、行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从秦岭违建别墅到祁连山生态破坏,从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围到腾格里沙漠污染,哪里发出了重大生态破坏的警报,总书记都亲自过问,责成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追责问责。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秦岭时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制度已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清醒认识,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二)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3万多件民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民之所盼,政之所依,我们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保护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五下长汀,要求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治理长汀的水土流失,到中央工作后仍十分关注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曾经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79.4%。又如,由于投肥养鱼和水生生物的破坏,湖南大通湖水质长期为劣V类,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2016年以来,益阳市综合采取“禁、退、清、建、改、调、治、换、种”整治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其中大通湖从2018年10月开始已连续18个月退出劣V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生态财富,又是社会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必须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协调统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15年以来,安吉县坚持“两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激活绿色资源,46万人吃上“生态饭”,竹产业形成了7大系列5000多品种,年产值过200亿元,带动生态旅游收入过300亿元。同时,各地、各行业也在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涌现出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河北唐钢立足内部挖潜,采取中水回用、余热利用、工业废渣回收利用等措施节能减排、循环利用3年增效120亿元,为应对行业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化学工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绿色园区发展的典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集约、循环、可持续方式做大“金山银山”,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成色,完全能够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五)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都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总体呈现“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特征,亟待加以改进。作为我国首个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较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8%、504.1%、88.8%,而干垃圾处置量平均每天比2018年底减少了17.5%,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强大力量。我们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潘碧灵系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作者:     责任编辑:谷然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