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周昭怡老人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4-05-21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会史追述(1957——2007)

放大

缩小

 一九八九年四月卅日,昭怡老人的追悼会隆重而哀戚。那天阴雨迷濛,但冠盖云集、吊者络绎于途,一个偌大的吊念厅被人们挤得满满的。我写的《书坛星殒黯潇湘》一文、刊载在当天的《长沙晚报》(星期天版)的头版头条,市委曾昭宣书记告诉我:“您那篇文章我读过了,周昭怡先生的高尚品德和精湛书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民进湖南省委《楚帆》创刊,要我写点关于昭怡老人的回忆文章,就在言未尽意的前文基础上补充二三事。

一、昭怡老人和诗

昭怡老人是当代书法名家,饮誉国内外,但许多人不了解她是一个具有相当素养的诗人。她早在湖大读书时,就受到过杨树达、刘腴深、李肖聃、王啸苏等国学大师的熏陶,她对杜甫、陆游、李清照的诗特别爱好,凡名篇皆能成诵。

她逝世前几年,全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馆的书法陈列,各地碑林、古代名人的纪念点大都请她题字或作书,她不单写字,还写一首七言绝句或律诗,自题自书,确实需要精心的琢磨,她每次题诗,几乎都和我商讨,字斟句酌,丝毫不苟,可见她治学的严谨。

记得八八年我七十岁生日,她送给我一个寿星瓷像,并赋诗两首以示祝福。

(一)

劲松雨后复葱茏,从政立言竞事功。

济世文章今未老,海棠遗泽满枝红。

(二)

品学清醇才气豪,城南师表令名高。

诗坛岳麓推盟主,啸傲中华一代骄。

后来,她感到意犹未尽,又用条幅写了一首七律送给我:

两枝竞秀溯师承,孝友传家斓漫春。

词苑才高秦学士,书林笔胜卫夫人。

喜栽桃李园丁业,乐育菁莪师者心。

同沐恩波逢盛世,桑榆犹可志凌云。

这首七律,我非常喜欢,首联写我俩受到介祉、介祹两公在庭训时的谆谆教诲。领联写我们两人在艺术领域各有所好。颈联写我们为人民教育事业陶冶人才,达材成德。尾联写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树发新芽,抒发了壮志,充满对党的感激心情。

这两首诗是昭怡老人晚年之作,是一段难忘的诗缘,也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二、昭怡老人和书法展览

昭怡老人在八九年办了一次书法展览,总结她一生在墨海遨游的宝贵经验。这次书法展览,规格很高,盛况空前,展出的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展览在省展览馆宽阔的展厅举行,展出各类书法近百余幅,由刘夫生、刘正同志剪彩,当代书法名家赵朴初、启功先生为展览题写了横幅,由史穆先生撰书作品简介。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几十年的勤学苦练,不可能有这样的书法成就。令我难忘的是在展出前几个月,她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次展出的准备。书体有篆隶楷行草,书法婀娜多姿,继承了颜鲁公、钱澧至近代的谭延阎、周介祹雄健刚劲的笔法,又加上模写汉隶、北碑的古朴秀媚的笔姿,有所创新,自成一格。书写形式有立轴、横批、中堂屏幅、对联、扇页、册页,做到了多样化,凡此种种,出于一人的精心安排,这难度是多大啊!

那天,她激动地致答词时,双手颤抖,面容苍白,说明她患的心脏病已面临危险边缘,但她以难于想象的毅力战胜了它,这是精神境界的升华。

她把我的题词放在展厅的显著位置,因为她很喜爱。“从来绚斓归平淡,变法颜书老更成”这两句,她收到这个题词时,写了一封信:“承惠赠题词、文书俱美、评奖人情,甚谢甚谢”,使我受之有愧。

那天,我和昭怡老人在敬题毛主席纪念堂中堂下合摄一影,想不到它竟是昭怡老人最后一张留影。

三、昭怡老人和图章

昭怡老人作书,用过好几对图章。她喜欢用的是四二年在祁阳避难时,由黎泽泰先生刻的.一对青田石图章,还有在耒阳工作时,由彭汉怀先生刻的一对鸡血石图章。而所用的图章中,有一个刻了 “思德斋”三个字,这里而有一段往事。昭怡老人有四姊妹,友于情笃,小妹昭德,毕业于湖南大学,秀外慧中,性情温淑,最为昭怡老人所钟爱。她不幸患了急病,廿来岁就匆匆离开了人间,这给昭怡老人内心的痛苦是很深的。为了记念她,凭吊她,刻了一个“思德斋”的图章,以寄托昭怡老人一生中深沉的思念。

作者:周仁济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