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 治理城市内涝
排水基础设施是是市政公用事业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目前,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滞后的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1、无排水管理规范和排水系统专项长远规划。一方面,部分城市尚未出台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对破坏排水系统的情况难以管理。另一方面,排水设施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现行管线管径普遍偏小,管网负荷能力不够。
2、排水管网不健全。部分城市无论新老城区,均未实现雨、污水分流,尤其是老城区和小街巷,管线建设早、年代久远,影响了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水平和污水处理质量。
3、排水管渠老化严重,过水能力差。排水泵站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淤积严重、“带病”工作,排水能力不足情况。同时,个别商户、企业和市民违规私自将污水接入排水管网中,也是造成原本就“高龄”的排水管网淤积的重要因素。
4、养护维修等资金不足。全省各市政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不同,实际投入经费有限,无法对管网进行彻底清掏。
为此建议:
1、编制内涝防治规划。在对本市排水系统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编制涝防治专项长远规划。对已经超出了原来总体规划范围的城市建设用地,统筹编制新的内涝防治规划;对城市新建或改建工程,提前编制规划,以免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对在城市防洪、泄洪中承担重要调蓄功能的截洪沟、调蓄池、河道等设施用地,应及早建设,保证不被占用和被不法侵占,保护好泄洪的生命线。
2、开展排水系统现状普查,制定排水管理规范。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组织住建委、交管等相关部门,对本市排水系统现状进行普查,对各积水点做到心中有数,一地一策,形成整治方案和应对预案。同时,制定本地区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加强排水系统监管。
3、完善排水基础设施。一是优先对老化排水泵站进行维修养护,对不能发挥作用的排水泵站要更新换代。二是加快落后排水管网更换建设速度,使其与城市发展速度总体协调。对排水管网不完善地区,尽快投资铺设排水管网;对破损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对淤积污物的管渠进行彻底清陶,杜绝排水管道“卡脖子”“盲管”现象的出现。三是实施雨污分流和污水截流制度。对排水管道进行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避免只重视道路感官和功能而忽视地下管网建设的现象出现。
4、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统筹协调资金来源,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应急预案,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完善市区排水应急预案,保证在险情发生前及时有效地启动,防患于未然。
5、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强管线日常巡查,改进巡查方式,对问题多发区要长期观察,对普通地区要进行抽查。完善管网普查台账,准确、直观体现管网状况。严格养护作业技术流程和标准,使每一项养护作业都有规范可循,质量得到保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对排水系统点、线和易出问题的重点地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的污水应当进行预处理,依法严肃处理未经许可的私接乱排行为。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责任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