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温暖教育梦
张世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实现梦想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当你听到张世温的梦想后,你会被感动:他的梦想,是每一位有理想的教育者的梦想,这样的梦想不仅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活在世间,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世间,他活一世,就会带给世界一世的温暖。这是怎样的一个教育者,他的教育梦是什么,又是如何实现得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享誉三晋、名闻遐迩的康杰中学,一起去探寻张世温老师的教育梦。
张世温,1948年8月16日生,山西万荣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康杰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劳动竞赛特等功臣”,“山西省中学教学能手”,“全国数学竞赛一级教练员”,“全国希望杯数学优秀教练员”,“运动市第三、四届拔尖人才”,“河东科教英才”等荣誉称号,是一名名符其实的“模范专业户”。
张世温的求学梦
那在上世纪中期的1958年,时任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同志(毛泽东的老师)在山西视察时,发现晋南行署万荣县的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搞的十分出色,于是请示中央并经经国务院批准,1960年6月在万荣县挂牌成立起一所前所未见的县级大学——万荣人民大学。恰好13岁的张世温9月份有幸考上万荣人民大学的初中部,胸前捌上了万荣人民大学的长条校徽,似乎自己也成了一名大学生,正象他70岁老奶奶说,“我的孙子念大学了。”他的第一次大学梦就这样在梦中“实现”了。
那个时期万荣人民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在1957年反右时,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到基层改造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当地的红旗教师。这使得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中,张世温所遇到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知识渊博,教法灵活多样的名师。他的六年中学生活确确实实是非常幸运的,也是充实的,这对他以后人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使我感到学生时期能碰上一些好老师是多么幸运、多么重要,也使他认识到在学校里,教师往往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的顶尖老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楷模和导师。
但,好景不长,到初中三年级,也就是1963年,我国外交与苏联决裂,国内的大跃进也有些过头,为此,6月又将万荣人民大学校牌摘去,换上万荣中学校牌,张世温的胸前也换上了万荣中学长条校徽,他的第一次大学梦就这样悄无声息中结束了。
之后紧接着的“三反”、“五反”、“文革”……张世温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干过木工、铁工,也当过饲养员……还当过三个月的代理教师,什么大学,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一天到晚,只为每天两顿饭在奔波。
直到1977年高考制度开始恢复,张世温开始了为时40多天的紧张的高考复习开始。由于年龄大,也没有去学校,就自己一人在家,没有白天黑夜地翻开11年前的教材,一本一本地看,一题一题地做……最终以385分的成绩达到高考录取线,却由于志愿报考不当未能录取,时隔半年后,1978年7月国家又举行第二次高考,他以374分成绩被山西师范学院数学系录取。已是而立之年的张世温,带着父母和妻子的希望,带着邻里乡亲的祝愿,告别了故乡,迈入高等学府——山西师范学院(现山西师大)大门时,看见校内的墙壁上一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镏金大字时,他伫立在那里,激情澎湃,心底波澜顿起,一时难平。一个平凡的人将要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时隔十五年,张世温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
张世温的从教梦
一进康中门,一世康杰人。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并非如此轻松。
在张世温分配到康中的第二天,就碰到一位年近五十多岁的老师,在闲聊中,总有一种认为人家是康中人,张世温不是康中人的含意,大康中好像是他自己的而不是人民的。随后我发现康中老教师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他们一谈起康中总是我康中怎样,你应该怎样,这才使他认识到,现在的他虽然已经处于身在康中,但人却还在康中之外,并非真真正正的康中人。
那么怎样才能算得上是康杰人?谁又能告诉他康杰人的模样?
没有人告诉他,他也不敢问同事,唯只有默默地学习他们的一举一动,学习他们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原则,学习他们对业务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追求。经过十多年的拼搏,1994年,工会给学校一名省劳动竞赛功臣的指标,经全校教师投票,他成功地被选中,这说明同事们对他工作是认可的,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欣慰,他成了真正的康杰人,为了康杰的利益,对外说话,他也时常用到“我康中如何如何”的话语。
张世温明白:做为康杰人,就应该为康中添光加彩。康中培养了他,使他从一名一般教师成为特级教师,他一定要为康中增光,在外地每作一场数学专题讲座,得到听众一片赞声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我是康杰人,康中招牌是金黄的,不论走到哪里,她都照亮你前进。他是1995年进入省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的,当时杨恩选老师是语文组大组长,每次开大会研究评审程序,李江生总是第一个首先叫的就是:康中杨老师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语文是一个大组的缘故吗?不是,是因为她是康中人。随后,杨老师退休,张世温也逐渐成为数学组组长,大会第一个首先叫发言的就变成“康中张老师说说”,他不像杨老师那么善言,多次给李江生说,李主任,我不行,不要叫我第一发言,但他总是说,康中不先说,谁还能说。他与太原十中的校长,山西省首批特级数学教师贾遂是老相识,每年在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开会或山西省中学数学研讨会上,总要见几次面,贾遂对他也特感兴趣,曾在1997年开会时,他说:“我们山西数学界南有张世温,北有王再良,是大幸。”期间贾遂曾三次动员他到省城十中任教,并且解决妻子工作,但他从未答应,一直在康杰中学工作到退休。
张世温的学者专家梦
四年大学毕业后的1982年7月,张世温分配到康杰中学任教。当时他就立下一个梦想: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成为一方有名有学者专家。
工作一开始,张世温就先后跟着王俊堂老师、张保安老师认真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在1993年省评选教学能手时,张世温讲的《不等式性质》深深地吸引了三位评委,其中评委贾遂在课讲完下讲台时,站起来走到张世温面前,握手说,“讲的太好了!”(贾遂是太原十中校长,也是山西省首批特级教师),那次,张世温也成为了数学组讲课第一名。
课余时间,张世温在读书室看完了苏联4本高中数学教材,结合我国现有教材,在《中学数学参考》上首先发表了《函数议程解法》,令对函数抽象理论的认识大大推进一步。他还带领同学科青年教师翻阅大量资料,和组内其他同事共同努力,先后编写了《高中数学40个专题分析》、《高中数学学习指导》等六本数学核心资料,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做为一名学者、专家,不仅要传播知识,阐明观点,更要服务更多的人群。为此,张世温反复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多年的高考试题,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高中数学各章高考重点内容与典型例题分析,多次在省、市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专题讲座和观摩教学。1995年省教委组织的数学高考研讨会上,他对三角函数部分的精辟分析和巧妙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受到教师们的一致称赞。1997年省教委组织的省教学能手和特级教师观摩课上他用通俗的语言,运用《知识——规律——方法》三步式的教学法讲了高中数学课最难讲、最抽象的《极限概念》一课,受到与会500多名教师的一致好评。他担任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每次高三调研试题命题,对教师进行复习指导和学生系统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对全市乃至全省数学教学教研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10年学校组织在长治长子县进行数学讲座、听课、评课,结束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他这样评价:“今天我真正看到了数学教学大师!”
直到现在,已经退休6年的张世温老师一直还工作在康杰中学的教学一线,工作在数学课堂上。回顾张世温老师的半生教育经历,我们不禁感叹:这样一位老人身体中该有着多大的能量啊,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培育了超过五千名的学生,但他却永远都是谦虚的微笑着,和蔼而温暖。
走出康杰中学的大门,我们都还在感叹:这样的教育人才叫做真正的教育人,这样的教育者才是有理想的教育者,这样的教育梦才叫做真正的一世温暖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