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做弱势群体的贴心人
人物简介:
郑伟,天津市和平文化宫副主任,和平区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和平区优秀政协委员,2008年获天津市首届“群文之星”,2011年获天津市“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天津市残疾人专门协会优秀助残志愿者、天津市百名优秀志愿者,2014年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2014年5月16日,对民进会员郑伟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他获得了“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郑伟是民进天津市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和平文化宫副主任是他的行政职务,而他被人们更多知晓和念叨在嘴边的,是“心目影院”的院长和圆梦艺术学校校长。他整天乐乐呵呵,心里那份始终旺盛的爱,总在不经意间滋润着大家的心田。
为盲人朋友打开“心目”,做一名“光明使者”----创办“心目影院”
一次,郑伟参加残联组织的文化活动,在和盲人朋友的交谈中,他问:“平时你们有什么文化活动啊?” 这个说:“有啊,听广播、听电视”。郑伟很疑惑:“听电视?”,那个又说:“对啊,我们嘛也看不见,听个热闹呗!”又一个说“老师,说真的,我们也想走出家门,看看这个社会,也想和大家交流交流,也想享受享受这多姿多彩的生活啊,可这些对我们来说真的太难了!”离开这些盲人,郑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07年,一则为盲人讲电影的新闻,让郑伟的心砰然一动:“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想做的呀!”他要用讲电影这种方式,让盲人朋友感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各方领导的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和准备,2007年11月,“心目影院”在天津和平文化宫启动了。有意思的是,当郑伟把盲人朋友们邀来后,许多人不明白“心目影院”到底是干什么的。甚至,有的盲人还笑着问:“今天发嘛?”郑伟说:“今天啊,发好东东。” “嘛好东东?” 郑伟说 “今天咱们发文化。”
就这样,在第一次的活动中,郑伟讲解了电影《甲方乙方》。为了能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讲给盲人朋友听,他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是同步讲解电影,对白之外的一切需要他来传递。只要对白一停止,他马上抓住这个空隙告诉大家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说得越详细,他们才能越接近“看到”电影。在郑伟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再加上专门为活动配置的专业音响所带来的完美听觉效果,让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电影结束了,大家依然不肯离去,有位盲人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有人从头至尾给我讲电影啊!”得到了盲人朋友的认可,郑伟心里是甜滋滋、暖融融的。
自2007年第一次心目影院活动至今,郑伟坚持每月至少举办一期。每一次讲解他都自掏腰包购买电影光盘,讲解前反复观看七八遍电影,做足案头工作,写好解说脚本。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盲人朋友的微笑和肯定。
除了讲解电影,他还积极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每逢一些国家级、世界级的大事件,他都要第一时间以直播的形式展示给盲人朋友们。北京奥运会开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盛典,“心目影院”都进行了同步直播。
七年来,郑伟和他的志愿团队组织的“心目影院”特色活动近80场次,服务视障者2万余人次。目前已经有180多名社会文化志愿者,每名文化志愿者年均累计服务近70个小时。盲人的心眼敞亮了,心气儿提高了,这比任何奖励都更让他无比欣慰。
为智障孩子开启“心智”,做一名“智慧使者”----创办“爱心彩虹,我们同行”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心目.特色活动”,盲人朋友心里的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了。然而,还有一些不幸的群体令郑伟牵挂,那就是智障孩子。
区残联的同志们带郑伟到怡康家园参观探望,这是一所由和平区政府于2007年投资为智障人提供托养服务的机构。这里生活着35个因智残智障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最小的15岁,最大的已有20余岁。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一名文化部门的基层负责人,郑伟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经过反复调研、策划、沟通,他决心进一步拓展服务的渠道,开办了为智障孩子送智慧的“爱心彩虹,我们同行”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面对这些孩子的特殊性,郑伟开始探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浅学易懂,又要学以致用。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必须要能够生活自理,民以食为天,吃饭事儿最大,为此郑伟想到了烹饪。他从头学起,正式上了烹饪学校,竟然考下了中级厨师的本子。几堂课下来,已经有些孩子可以独立烹饪简单的菜肴。
在教授烹饪的过程中,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因为生理的障碍,无法集中精力。郑伟耐心地与他沟通,课后利用业余时间手把手教他做菜。有时,一个步骤要重复20几遍;有时,学不进去,孩子会情绪激动,摔锅摔碗。每次郑伟都会耐心地抚平他的情绪,再一遍遍地重复,一教就是2、3个小时。几周后的一天,这位孩子的家长找到他,紧紧抓住他的手,眼含泪水激动地说,“你不知道,当他为我端上亲手做的一碟菜时,我竟然感动地拿不起筷子,谢谢你,让我的孩子也能像其他人那样正常的生活。”
除了烹饪,郑伟还开设了生活认知能力的课程。如:超市购物、认识电表、水表、煤气表等不同科目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几堂课下来,家长们反馈,孩子们已经可以自己逛超市了,还有的孩子甚至能熟记超市各个物品的陈列位置,还偶尔做起“超市导购”帮助周围人。
孩子们的进步和快乐的笑颜就是郑伟为之付出的最大动力。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努力,社会各界纷纷投来爱心捐助,有更多人开始了解、关注并帮助这些孩子,孩子们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色彩。
为困难家庭孩子解开“心结”,做一名“文化使者”----创办“圆梦·爱心艺术学校”
2009年,郑伟在社区走访调研时,听说了小东阳的故事。小东阳很小就随父母从东北老家来天津打工,一家三口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苦。可东阳却有着一个舞台梦,他对学习艺术十分的向往。他经常蹲在邻居家楼下听音乐,跟着音乐哼着曲调,盼望着自己长大后能在舞台上表演。
在和平区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虽然生活贫苦,但却对生活和梦想充满了期待。看着他们在贫苦的生活条件下却有着追逐艺术的梦想,这让郑伟心潮难平。
他开始走访社区基层,调研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向往学习哪方面的艺术知识,并联系组织文化宫文艺干部,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甚至到孩子家中为他们义务教授艺术课程。虽然这样做取得些许进展,但学习效率却很低,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教学时间和质量都大打折扣。于是郑伟开始扩展思路,寻求解决途径,他发现组织孩子们定期集中培训,扩大影响力募集更多志愿教师是可行途径。
于是,他把了解到的农民工子女渴求学习艺术的情况,向和平区政协作了汇报,并得到了政协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2010年9月,圆梦爱心艺术学校成立,任务就是为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有艺术潜质的子女提供免费艺术培训,所有教职员工一律提供义务服务。在他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筹划宣传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著名歌唱家曲秀珍,政协委员、音乐家牛豹等20位艺术家、政协委员和志愿者都纷纷慕名而来自愿担任爱心艺术学校教师,著名歌唱明星姜育恒更是来津慰问鼓励艺术学校的孩子并为他们送来慈善捐款。
在这所爱心铺就的殿堂里,100多名孩子圆了艺术的梦。
书法班、舞蹈班的小学员们,在全国各项赛事获奖连连。
从2007年“心目影院”的创办,到“爱心彩虹,我们同行”,再到“圆梦·爱心”艺术学校的创建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一路走来,郑伟的文化筑梦之路在一步一步前行!
视频链接:http://www.mj.org.cn/news/content/2014-11/07/content_160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