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关于挖掘名园底蕴、打造镜花缘生态公园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民进连云港市委员会海州支部

放大

缩小

  秋园,位于古镇板浦的南郊,是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长缪秋杰所建,民国十九年动工,至二十六年初具规模(1930-1937)。共占地一百余亩,既吸收江南园林的建筑艺术,又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园内有山有水,有园有林,人工天然,浑然一体;山水园林,相辅相成。整个公园布局严谨,错落缜密,假山真水,花木掩映,令人咫尺之间,感发迥异,赏心悦目而流连忘返。实为人们浏览休憩的大好所在,被誉为淮北第一名园。

  1938年,国民党灌云县政府执行“焦土抗战”政策,使这一名园毁于一旦。解放后,这儿被平整成苗圃,成为“板浦果园”的果木生产区。1996年底,板浦果园在县、镇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规划修复“秋园”各个景点,经过努力,一座古色古香的“秋园”大门即在旧址上建成(门楣上“秋园”两字乃缪秋杰的女婿、前国家农林部部长何康手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其余规划夭折。

  挖掘名园底蕴,打造镜花缘生态公园,随着海州区全方位跨越发展,已成为呼之欲出的一篇精彩华章。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古镇旅游高地,拉动一方经济腾飞,秋园改造,势在必行。

  打造镜花缘生态公园,板浦具有自身独特的巨大优势。

  文化优势。板浦是千年古镇,文轶浩繁,文脉纵横:镜花缘文化、徽州文化、饮食文化、醋文化……滋润其中,李汝珍、二许、凌廷堪、卞赓、汪氏三兄弟……星耀其间。一座小镇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在江苏乃至全国,也属少见。这就让秋园改造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园中景点可以由古典名著《镜花缘》相关内容点缀,也可以古镇文化名人作依托。其意蕴的深厚,远非单纯的自然风景公园所能及。

  历史优势。秋园建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现已是板浦果园的果木生产区,但历史余存,零落其间。如为缪秋杰而刻的镌有“泽被淮鹾”四个大字的“去思碑”(由清末举人、板浦垣商汪乐安手书)、国民党建造的地下水牢、苏光烈士墓、红莲池与龟腰桥、抗日时期遇难同胞纪念碑等等。这就让秋园改造具有浓郁的历史背景。公园的建成,既能让人们阐发瞻仰古迹,凭吊往昔的历史的幽思,有能成为指向性很强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自然优势。秋园是板浦果园的果木生产区。这里果树品种优良,树种繁多。春风拂过,各种果树花朵次第开放,秋园成为一片色彩缤纷的花的海洋;夏阳似火,各种果树青枝绿叶,秋园成为一潭绿的幽幽的古井;西风飒爽,弥望的是硕果满枝,这里又俨然是酝酿丰收喜悦的浓浓的美酒。秋园东,古色古香的“秋园”大门俨然而立;秋园南,善后河水汤汤东流;秋园西,古盐河蜿蜒北去,疏港航道工程让两条河流在此交融,一些水利枢纽贯穿其间,现代建筑让秋园熠熠光辉。

  地域优势。古镇板浦毗邻市区,22路公交直达秋园东门。秋园东靠204国道,西依宁连高速,交通非常便捷。如果秋园改造成功,吸引市区游客的,将不仅仅是“穿海州,吃板浦”的饮食文化,他们在享受美食美味之余,更能在秋园别有洞天的景致里,体味秋园文化的博大,秋园历史的悠久,秋园自然的原生态。在灌云,在远离市区和县城的潮河湾,其生态园的经济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与之相比,秋园可谓是得天独厚,其优势远非潮河湾生态园能比拟的。且秋园所在地果园村,其土地还属于国有,果树种植还是果农承包。这样,在土地运作上,秋园改造的成本要比其他地方便宜得多。

作者:吕秀彬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