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唐瑾:典范人物成为我前行的坚定支点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在我一生工作的四次角色转换中,我在出版社的工作时间最长,达20多年,是我生命历程中最为辛勤努力、精力最旺盛、收获最多的人生阶段。20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让我学到很多,感悟很深,认识结交了一批真正的学者朋友和典范人物,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专业淡定执着的追求,对人生精神理想的诠释,让我在编辑工作中不断收益,不断得到鞭策与激励,成为我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前行的支点和不竭动力。

  在这些典范人物身上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想做的、要做的,未见得在口头上表达得很华丽、很炫目,但他们干一行爱一行,踏实勤勉,一年、两年、三年,持之以恒,乃至一辈子。与《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书作者薛范先生的交往,就让我学习到这样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领悟到人生境界的美丽。

  薛范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和歌曲翻译家。提他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可谓家喻户晓。薛范先生就是这首歌词的译者,1957年他将这首歌译配到中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一生中,薛范先生译配了几十个国家的2000多首歌曲,其中俄苏歌曲900多首。鉴于他对俄中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1997年11月,俄联邦总统叶利钦亲自将“友谊勋章”佩在他胸前。1999年,中俄建交50周年之际,中俄双方又分别授予他“中俄(俄中)友谊纪念奖章”和荣誉证书。1999年,我因要出版薛范先生的《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这本书,趁去上海出席“99上海翻译研讨会”,专程去拜访了先生。

  薛范先生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症,下半身瘫痪,整天坐在手摇轮椅上,一切活动全靠他自己手摇轮椅进行。当时他孤身一人住在简陋的一套公寓楼里,一张书桌,一台电脑,四周全是书架,架子上立着一排排中外文图书,他可以摇着轮椅,随处翻阅。我向他谈了组稿的设想和要求,他很高兴,说:“我知道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翻译词典》,还买了一本,你们还出版了《中华翻译研究丛书》”,并欣然允诺写作《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那天我们交谈了很多很久,他还特意说到“歌曲翻译是一项迷人的工作”,歌曲要怎样翻译,注意什么问题,与其他翻译有什么不同等等。他送了我好几本由他翻译的外国歌曲集,还执意要请我吃顿上海饭。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

  现在离我与薛先生的见面过去了16年,我对先生仍然心存感动和敬佩。他以孱弱的病残之躯,坚持歌曲翻译50多年,其中有多少困苦和艰辛,需要多大的毅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薛范先生的典范人生告诉我,作为健全人,更要在人生前行的路途中努力不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作嫁平凡,付出最多。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辛苦劳作,成就他人,少顾自我,是做编辑需要的心态和境界。做编辑很苦很累,苦在要有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我策划、编辑出版《中国翻译词典》一书花了7年,策划、编辑出版《汉籍外译史》花了5年,策划、编辑出版《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翻译史》花了6年,策划、编辑出版《中国翻译通史》花了8年……其实,自2003年我担任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后,我的主职工作已从做编辑转为编辑出版工作管理,加之大量的社会活动,专心做编辑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但我仍然坚持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图书的工作。

  有时会想,这些年自己在工作上付出的这些苦、这些累,是否值得?20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版社常组织作者、编辑外出,参与各种会议与活动,我几乎没参与过,一心扑在书稿的审读和编辑加工上。245万字的《中国翻译词典》书稿全是手写稿,并由多人撰写,有些作者字迹潦草,很难辨认,光是书名、地名、人名的核实就需反复多次,真是苦不堪言,曾几次打过退堂鼓,不做了。由于编辑工作量巨大,我的办公桌上常常是一摞一摞码得高高的书稿,常常是访客来找我,只见声音,见不到人的脑袋。但最终20余年,凭着人生成长前行的信念与内心支点,我一路走过,那沉甸甸的、渗透着我的青春、汗水的几百种图书,记录着我的成长,让我回望人生时,觉得踏实富足。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

作者:唐谨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