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一周速递

关于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8-04     来源:民进海南省委会

放大

缩小

  2003年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十几年过去了,由于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真正重视农村教育,以致农村学校管理不规范,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断流失,定向农村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有些也没有到农村学校任教等,一些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调研发现,有的乡镇共有三百多名小学毕业生参加水平测试,数学学科平均分15分,语文学科平均分26分,基础太差;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抱怨:农村生源基础太差且不好学,培养难度大,毕业后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状况不理想。

  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主要还是硬件方面的变化,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力量依然薄弱,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依然较低。目前,除了上海市以外,其它省市城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有些地方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从东北到海南都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空心学校的现象,农村群众都不愿把孩子留在农村学校读书,经济条件稍好的群众都把孩子送入城区学校读书,一方面造成城区学校学位紧张,另一方面更加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大部分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群众,只能无奈地把孩子留在农村学校读书,更由于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失去信心而放任自流,孩子学习成绩更不好,这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或不毕业都流出社会,他们不懂务农也不愿务农,进城打工也由于没有职业技能,找不到好的就业岗位,简单的工种由于收入低他们也不愿意干,这部分15至20岁的小青年正在游走于城市的边缘、社会的边缘和法律的边缘,有的成为涉毒的主要群体,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短板,攻坚克难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为尽快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建议如下:

  一、地方各级政府立即成立农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在2020年前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目标。

  二、重新修订完善《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增加教学质量板块的分值,凡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于20%的地区采取一票否决。

  三、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抽查监测,对于已经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市、县、区,要及时跟进抽查监测该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该地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学质量仍大于20%,或者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很低,应采取摘牌行动。

  四、强力推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

  五、对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农村教师采取转岗分流安置,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六、增加定向农村学校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数量,并严格合同管理,确保毕业后到定向的农村任教。

  七、深化农村教育领域改革,优先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增加农村学校编制,增加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增加边远农村教师工作补贴等,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的体制机制,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八、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教育较落后的地区,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工程,推广海南省创办思源学校的经验,迅速扭转当地农村教育较落后的局面。

  发展好农村教育,帮助农村群众掌握就业和创业技能,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希望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务必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上,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作者:史贻云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