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湖北省委会建议:“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日前,民进湖北省委会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推进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获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省委会在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中,省委会认为,实施“飞地经济”,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省委会介绍,所谓“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武汉大都市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主体之一,在支撑湖北当好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有力地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战略任务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武汉国土面积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0位,发展空间有限,同时受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亟待拓展空间和进行产业调整转移。而湖北省内一些地区相对而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投入。这就要求二者通过跨区联合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因此,民进湖北省委会建议,强化“飞地经济”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省级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意见,明确“飞地经济”发展的思路、原则、模式和政策,构建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清晰划分合作双方政府之间的权责、管理体制、利益分配机制、矛盾解决机制等核心内容。武汉与周边城市,可以组建常态化的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加强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对接,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省委会认为,区域之间的共建共享合作机制也有完善空间。应当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行区域股份制,在政府内部考核中,关于财政、税务、统计、环境等经济指标,允许合作双方考虑权责关系、出资比例、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等因素进行协商划分。进一步明确飞出地与飞入地双方的经济与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减少矛盾,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省委会还建议,省委省政府应加强共建园区的政策扶持,推进省级政府层面简政放权,给予“飞地经济”发展足够的制度创新“特权”或优先权。赋予“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相关管理权限,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扶持政策。设立“飞地经济”发展专项基金,为园区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在统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上,也可以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大都市区一体化进程。省委会建议,建立全省一盘棋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城市间、园区间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或重复建设,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全省“飞地经济”园区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项目引进决策机制,做好政策衔接和统筹协调,促进跨区域转移项目的落地和政策运营。
下一步,民进湖北省委会将利用参政议政平台继续就武汉大都市圈“飞地经济”建言献策,促进武汉与周边城市缩小经济发展落差,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