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吉利民进在行动之松原篇(五)
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民进松原市扶余支部副主委郑瑞萍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发起号召,书写抗击疫情、祈福武汉、祈福中国的文章。文友们积极响应号召,六天内创作作品六十余件,诸多优秀作品在“吾壹文艺沙龙”公众号中进行发表。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既表达了广大文友们的爱国情怀,也呼吁了社会各界人士做好防疫工作,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战胜这场疫情。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郑瑞萍
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愕然。从未听说过的病名和不太熟悉的动物,在十几天内酝酿发酵成轩然大波,从武汉波及到天涯海角,白山黑水。蝴蝶效应又一次被验证。
面对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一声声告诫;面对年幼的孩子在母亲开赴前线时的依依不舍;面对白衣天使们被口罩勒得变形的脸和橡胶手套里捂得苍白的双手……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痛心。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是平凡的英雄。
可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想做这样的英雄和勇士。他们也想承欢膝下,他们也想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然而,那么多的病人在,那么多的困难在,他们只能选择向前。没有白衣天使的负重前行,哪里有国人们的岁月静好?
我不禁又一次想问,这是为什么?如果当初没有人把山川林泽里的“野味”带到市场;如果没有贪恋口舌之快的人把“野味”带到餐桌;如果得病的人自主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如果去过湖北的人能主动配合……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能中断,那么今天都是终止!
然而,岁月不能假设,过去了一天就是一天,这一天永远不会回来。这么多的“如果”就在大家的眼前真实的发生了。患病的人数一天一天在飙升。武汉在哭泣,湖北在叹息,全国人民在震惊。疫情要导致多少个工厂矿山暂时停业,导致多少个景点萧条,给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多大的损失?国人内心的负面影响又需要多久来消除?这些尚没有最终定论。但是,沉重的事实摆在每个人面前。人们在叹息之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事件发生的起源是什么?那一定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关系是平衡?是对立?这是看起来十分浅显的问题,可是有多少人却口是心非。
保暖华丽的大衣是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这些大衣是富有的象征,富有者可以拥有整整一个衣橱,走一场时装秀尚有余,可是动物终生却只有一件;一枚枚精美的象牙雕饰背后又何尝不是一头头大象倒下的身躯;长得已经那么不像食物了,躲避在潮湿的洞穴,隐藏在阴冷的地下,还是难以阻挡猎奇者的脚步。多少个动物的哀嚎和血泪都阻止不了猎杀者的枪口。持枪的人是赢家吗?倒下的是输家吗?
人,毫无异议的是最高级的动物,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把自己的生活起居弄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方便。可是这些舒适和方便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不断地向自然界的索取?我们嘴中的平衡却是行动上的对立。于是各种各样的灾难来了,战争、气候变暖、疫情……一次又一次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珠穆朗玛峰和南北极这些人类尚未居住的地方是净土吗?当然不是。科学家在千年的冰雪里提取到农药的残余。上万年的冰峰在日益消减。
每每灾难来临之际,人类是那样的渺小。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下只是一团泥巴;在饥饿的眼睛里,水和食物远远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在危难中,一只施援的手比权力和地位更难得……要知道,我们无论穿的多么珠光宝气,多么国际大牌,和草木、和动物都是一个结局,都是自然界的一颗尘埃。那么为什么要折腾呢?为什么要对立呢?为什么不能对自然界好点呢?真心和自然界的每个生灵共享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人和自然才能双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人类学会放下手中的“特权”,学会放手“智慧”,聆听自然界的呼唤,做自然界的一份子,对自己、对动物,对植物,对山川林泽都是最好的。
颜回说:“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其实一人一屋一床一饭一菜足矣。莫开枪,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做自己的小太阳
郑瑞萍
庚子年的新春有点儿阴霾。武汉、疫情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这是一个始料不及的事件,谁也不知道它会何去何从。权威性的建议是宅在家里,带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餐。于是,很多人焦虑,不能去影剧院,不能逛街,不能旅游,不能吃尽大江南北的美食…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睡觉、上网、喝酒…性格变得烦躁起来,肚子一天天肥胖起来。宅,真让人受不了。
其实生活大可以换一种方式,宅在家里,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春节假期这样长,第一次让我们觉得团聚时间这样多,生活慢了下来,安静了下来。
我们不是专业医务工作者,不能冲锋在一线。那么,我们何不专心致志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虽然很多车辆受限,但是生活用品的车辆依然畅通无阻。带好口罩,在最近的超市挑选依旧平价的菜品,拿起久违的大勺,厨房的交响曲就上映开来。父母喜欢软糯的,清蒸鲫鱼一定是他们的最爱;孩子喜欢香甜的,那就做挂浆地瓜;平时忙碌的他难得喝上一口,那就配道泡椒凤爪,对了,给自己来一碗水果羹,才相得益彰。看着全家人欢喜的眼神才知道,家呀,真是幸福的港湾,不在大富大贵,而在这份团圆。
既然宅在家里,不妨多读点儿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让自己忘记是哪年哪月读过书了。《红楼梦》是自己的挚爱,再读一回又何妨?《千年一叹》、《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二十年前的作品,再读一次,余味尚存;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也可以再读一读,去年松原市的王春先生对书中每个人物都写了文章,有见地,如今连文本带王春先生的评议一同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成天吃饭、睡觉、读书当然不行。这段非常时期过后,牛仔裤估计提不上来了,那就给自己安排一个锻炼时间。家里的辅助器材有几件:瑜伽垫、哑铃、跳绳、呼啦圈,轮番上阵,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家人看我忙的不亦乐乎,也就争抢参战,于是客厅变成了健身房,老父亲还能做几个俯卧撑,母亲也能摇动呼啦圈,爱人的哑铃还很厉害,孩子的跳绳一分钟能跳一百三十个。家里暖暖的,休息的时候,母亲讲起我小时候的故事,孩子睁大眼睛听得入迷,之后,常常会用我童年的囧事笑话我一回。
我们的祖国真是强大,她在负重前行的时候,还会给全国人民一个又一个惊喜,让我们每一个平凡人享受这份岁月静好。每晚的《诗词大会》,我们都在如诗如画中和千年的古人进行一次心灵的碰撞;《我当主持人》又让我们感受到汉语魅力的同时,了解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那么不容易…全家人守着电视,品着茶香,接受灵魂的盛宴。
我们面对疫情不可能冲到最前线,但是我们能管好自己,好好宅着,不骄不躁,做自己的小太阳,温暖自己,温暖别人,温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