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 我们冲在后防线的最前面 ——抗击疫情 吉林民进在行动之长春篇(三十)
疫情突如其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驰援湖北的逆行者们彰显了医者仁心的无私大爱和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而留守的医护工作者们同样践行着作为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全民抗疫,守住后防线,他们依然冲在最前面。
咨询热线 疫情中的“第二发热门诊”
王丹,民进会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吉大一院)眼科医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非常想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到第一线,但是眼科医生在急危重症的诊治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能作为前几批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非常遗憾。”当她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咨询工作需要更多力量的时候,义不容辞,她积极报名,主动承担这份工作,“感谢我们科室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为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吉大一院电话总机班开通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咨询热线电话10部,这10部电话每天接通的电话大约在1500-2000人次。2月29日,王丹正式上线,电话拿到手里,让她体会到“热线”的真正含义。“我有低烧,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王丹回答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咨询者没有正确的测量体温导致的”,王丹经常要在电话里反复指导咨询者如何能够正确的进行测量。一个电话最少要接听5分钟,“这些咨询电话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咨询者有恐惧的心理。”可以说,热线电话是第二个发热门诊,一部电话可以消除咨询者的恐慌,减少门诊压力,对有效控制疫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人通过电话咨询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就不用再到医院就诊了,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让王丹感受最深刻的是值班最后一天最后半小时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位年轻女性因过分紧张担心自己患有新冠肺炎,口服了大量网传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药物,已经两天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王丹对咨询者进行了言语上的关怀和安慰,仔细询问了病史,断定咨询者基本可排除新冠肺炎,但由于对于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没有十足的把握,遂让她直接拨打上级医生的电话,最终患者的疑虑得以解除。“三分治疗,七分关怀,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王丹说。
临床一线 坚守岗位
彭昳,民进会员、吉大一院肿瘤中心血液科护士长,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带领护士们承担着医院内百分之十五患者的护理工作。“因为科室的特殊情况,很多血液病患者过年期间是不能回家的,再加上血液科发热患者很多,疫情当前做好分诊工作尤为重要,不能放松。”连续三年的除夕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彭昳,今年也只是在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患者很多,不仅是我,我们科医生和护士们都很辛苦,”彭昳很有感慨地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医院发出号召,组织援鄂医疗队时,该科也有近一半的护理人员提出了申请,“其实在院里没发出号召的时候,大家已经向我提出了要去援鄂的意愿,我们选择了家里负担较小的护士组成了第一梯队,随时待命,”彭昳说,“我们科的护士都很积极,很棒!”
解除患者苦痛 是我的职责
王义强,民进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生,在1月20日就参加了由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时刻待命。疫情发生后,再次接受培训的王义强被抽调到医院组建的发热门诊,承担预检分诊,初步判断体温异常者是否为疑似病例的工作。一次值班出诊是24个小时,穿全套防护设备。“就是少吃少喝吧,避免中途去卫生间,大家轮流吃饭,毕竟穿或脱一次防护设备需要半小时。”
除了承担发热门诊的值班工作,王义强还有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他说,“面对疫情,主动到发热门诊值班,初期还是有一些担心,随着对疫情的了解更加深入,后来慢慢放下这个心理负担,毕竟是医疗工作者,为患者治疗疾病,解除他们的苦痛,是我的职责,看到他们康复,我也挺有成就感。”